本报讯(郝宁 记者任震宇)1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结合节日特点,发布了系列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
自觉抵制不合理低价游。自驾车出行的消费者,要提前做好车况检查和出行线路规划。选择跟团旅游的消费者,首先,要选择资质齐全的正规旅行社,自觉抵制不合理低价游。其次,出行前应与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并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支付款项后注意索要发票,并妥善保存凭证。
勿跟风抢购廉价促销商品。消费者在购买年货及其他消费品时,应认清商家的打折优惠等宣传噱头,不要相信商家绝对化的宣传广告用语。注重对商品品质的追求,不盲从、不跟风抢购廉价、打折商品。
购机票小心默认搭售。消费者在选择网络在线购买商品时,应预留出相对宽裕的时间,或与商家重点确认送货时间等事项,避免因没有送货人员而耽误使用。接受在线预订酒店等服务时,应及时与目的地宾馆确认,以免因信息迟滞、预订不成功或遇到山寨网站等因素,影响节日正常消费,引发消费纠纷。在购买火车票、飞机票时,警惕第三方平台的默认勾选和默认搭售等捆绑销售模式。
冰雪运动自愿购买保险。目前已进入冰雪运动高峰期,各大雪场纷纷开门迎客。消费者在享受冰雪项目带来的刺激与快乐时,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场地,事先了解经营场所的营业时间、收费价格、安全措施、食宿条件。要按需自愿购买相关保险,避免发生意外。
谨慎参与保健品会销活动。不少保健品经营者,打着岁末答谢、感恩回馈等幌子,诱导中老年消费者参加所谓的年会活动,推销“养生保健产品”。中老年消费者要购买养生保健产品,应通过正规渠道,不要轻信商家所吹嘘的神奇疗效和疾病康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