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为农商行回归本源叫好
作者:周重耳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坚守定位 强化治理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意见》,要求推进农村商业银行更好地回归县域法人机构本源,原则上机构不出县(区)、业务不跨县(区),专注“支农支小”信贷主业,不断增强金融服务能力,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此举,值得叫好!
  受天然条件限制,农村的金融机构起步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存在规模小、风险大、客户分散、利润率不高等特点。尤其是在工行完全进城、农行撤离农村、邮储银行彻底从商之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形成了较大的服务空白和真空。虽然农村信用社在成立之初,就是服务当地、三农和小微企业,解决县域融资问题。但是,在农信社改制农商行的过程中,农商行也越来越呈现出城市化的倾向,导致农村金融服务严重不足。
  2018年8月31日,银保监会官网公告称,在对内蒙古、江西、河南、广东、四川等5家省联社的现场检查中发现,部分省联社没有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积极引导农合机构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少部分县域农合机构严重偏离支农战略定位,违规发放大额、异地、非涉农贷款。可见,一些农商行在当地吸储后,不仅没有为当地提供金融支农服务,反而造成抽血效应,让当地金融服务严重失血。
  另一方面,盲目异地扩张和放贷,使得农商行不良率激增。据银保监会此前披露的数据,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为4.23%,较2017年末上升107个百分点,是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的2倍多。部分农商行的不良率甚至飙升到了两位数。而按照监管要求,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5%,不良贷款率不应高于5%。
  显然,监管部门此时为农商行纠偏,既是让农商行坚守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市场定位,更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而“做小做散”正是防范风险的根本之策。
  值得肯定的是,此次监管部门并没有空喊口号,而是专门制定了监测和考核农商行经营定位和金融服务能力的一套指标体系,为农商行转型“瘦身”。通过监测指标的定量评价和监管措施的硬性约束,确保农商行坚守县域定位,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机构体系。
  笔者以为,以农为本,立足本地,既是农商行的责任,更是农商行发展的本源。只有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用差异化的品牌、产品、服务努力满足农村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周重耳)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理财】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为农商行回归本源叫好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