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3·15观点
儿童食品不应有概念无标准
作者:苑广阔


  要想终结目前市场上的儿童食品乱象,除了呼吁家长理性消费,不要被商家牵着鼻子走之外,最根本的还是要尽快改变儿童食品只有概念没有标准的现状。有了法定的概念和明确的门槛,生产企业才能有规可循,不再为所欲为,让儿童食品真正名副其实。
■苑广阔
  现在很多家长在给孩子买食品时,青睐冠以“儿童食品”字样的产品,认为它们更符合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这类产品往往价格也更高。事实上,对于3周岁以上的儿童,我国还没有专门的食品安全标准,很多所谓的儿童食品,成分与一般食品并无不同,甚至并不适合儿童食用。(据4月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
  最近几年,市场上的儿童食品很是流行,从常见的儿童牛奶、儿童饼干到儿童酱油、儿童食用盐,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这些儿童食品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一是外包装比较萌、卡通,让消费者一看就知道是专门给儿童生产的;二是在营养成分上,会特别注明添加了一些号称可以增强儿童免疫力、补充身体成长所需营养成分的物质。很多年轻的父母被这些特点所吸引,即便这些产品比普通食品价格高了很多,也会毫不犹豫地购买。
  然而,一个不得不正视的事实是,所谓的儿童食品可能只是一种营销噱头,不但其营养成分并没有家长想象中的那么好,而且为了食品的口感更容易让儿童喜欢,一些厂家还会奉行高盐高糖策略,这对孩子的身体成长是弊大于利的。
  有调查显示,在家长看来,加入食品添加剂过多是儿童食品最大的问题,其次是夸大功效、虚假宣传,然后是价格畸高。换句话说,绝大多数家长不过是在想当然的心理驱使下多花了钱,却买到了和普通食品并没有多大区别,还可能对孩子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食品。由此看来,所谓的儿童食品,其实就是一个“坑”。
  我们当然可以质疑一些厂家损害消费者的权益,缺乏社会责任感。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相关标准的缺失,企业自由发挥的空间太大,在不违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这些往往只能被定义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手段之一。
  要想终结目前市场上的儿童食品乱象,除了呼吁家长理性消费,不要被商家牵着鼻子走之外,最根本的还是要尽快改变儿童食品只有概念没有标准的现状。首先要明确到底什么才是儿童食品,不能厂家把普通食品换个卡通包装就成了儿童食品;其次是尽快为儿童食品制定统一的标准。有了法定的概念和明确的门槛,生产企业才能有规可循,不再为所欲为,让儿童食品真正名副其实。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导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儿童食品不应有概念无标准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