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3·15观点
虚假“种草笔记”是自毁“钱途”
作者:余明辉


  不管是对小红书、“种草笔记”炮制者还是商品经营者来说,诚信经营是基础,用虚假“种草笔记”看似获得了利益,但被坑的消费者最终会用实际行动投票,对商家来说,实则是在自毁“钱途”。
■余明辉
  “亲测有效”“真的非常有用,自己误打误撞摸索出来的”“被闺密种草的”“被舍友推荐的”,打开小红书等APP,无论化妆护肤,还是美食旅游,都可以看到用户以亲身体验发布的文章。这种商品推荐方式,被称为“种草”。在小红书上,有大量用户体验文章,但记者发现,这类打着亲测旗号的“种草笔记”背后,存在着大量的代写代发团队,他们根据商家的需求,编出有亲身体验感觉的虚假“种草笔记”,发布在小红书平台上,还宣称可技术手段刷粉、点赞,让客户的笔记冲上热门,以此达到宣传广告目的。(据4月29日《新京报》报道)
  “种草笔记”,说白了就是一个软文广告,发布者通过自身的使用体验介绍、评价产品,用户根据这些评价决定是否购买。在这个链条中,写 “种草笔记”的网络大V或写手等,就是广告制作者,APP则是发布媒介,而相关产品的经营者则是广告主,都应该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
  但遗憾的是,现实中,平台、写手、相关经营者等会以虚假的商品、试用经历等诱导消费者,不但违背了诚信的原则,恐怕还涉嫌发布虚假广告。
  《广告法》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从事广告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诚实信用,公平竞争;虚构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效果的,视为虚假广告。
  用虚假 “种草笔记”忽悠消费者,小红书、虚假软文写作者、产品经营者都应该接受及时而又严肃的制裁。《广告法》对虚假广告的广告主、经营者、发布者的责任认定和处理有明确的规定。
  还需要指出的是,类似的虚假“种草笔记”、网络大V虚假软文欺骗消费者,并不是首次被曝光的新现象,而是早有揭露,相关部门进行过联合整治,小红书也曾承诺整改。但时至今日,这样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泛滥成套路多多的灰色利益链,对监管的方式、力度也是一个提醒。
  不管是对小红书、“种草笔记”炮制者还是商品经营者来说,诚信经营是基础,用虚假“种草笔记”看似获得了利益,但被坑的消费者最终会用实际行动投票,对商家来说,实则是在自毁“钱途”。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导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虚假“种草笔记”是自毁“钱途”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