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近年来,博物馆游越来越热。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以“博物馆”为关键字搜索及预订旅游产品的人次相比去年大幅增长。随着文博类综艺节目的走红,“跟着博物馆去旅行”“为一座馆,赴一座城”正在成为更多游客青睐的旅游方式。
■本报记者 孟刚
人数持续增长
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驴妈妈旅游网发布2019博物馆主题游数据。数据显示,今年1-4月,该平台以“博物馆”为关键字搜索及预订旅游产品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5%。其中,秦始皇陵兵马俑、北京故宫博物院、杜甫草堂、陕西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位列最受欢迎的博物馆名单。
根据携程提供的数据,目前在携程上线的国内博物馆旅游线路产品达到近7000条,历史文化专家型讲解向导有30余人,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都是非常热门的选择。
今年元宵节,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预约通道开启当晚,由于预约人数过多,甚至出现网页崩溃。作为一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紫禁城,北京故宫博物院可以说是国内博物馆“网红”的先驱,并且不断推陈出新,结合互联网,打造创新玩法。
除北京故宫博物院以外,全国各地其他博物馆也纷纷走上创新之路,推出各种主题精品展览,并结合互联网和新媒体进行传播,吸引更多游客前往。例如,上海博物馆于2018年底到今年3月推出的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广东省博物馆和湖南省博物馆等推出的古埃及特展,众多游客纷纷前去打卡。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表示,最近3年,每年入博物馆参观人数增量都在1亿人次左右。到2018年底,我国博物馆参观人数已经达到10.08亿人次。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今年春节假期七天内4.15亿的旅游人次中,四成以上走进了博物馆。
年轻人渐成主力
那么,如今博物馆为何具有吸引力?哪些人最喜欢去博物馆参观?
驴妈妈品牌发展部负责人李秋妍表示,从驴妈妈数据来看,喜欢博物馆游的最主要是亲子家庭游客,不少父母愿意带着孩子赴博物馆寓教于游,占比接近四成。值得一提的是,和往年相比,今年18-30岁的年轻游客占比增幅超过28%,年轻游客渐成博物馆游主力。
携程的博物馆游线路预订数据也显示,80后人群预订量占比最大,为23.75%,25-29岁的90后占比15.84%。数据还显示,上海游客最喜欢预订博物馆旅游产品,占全国博物馆预订人群的16.79%,其次是北京、深圳、广州、福州、厦门、成都、杭州、重庆、天津等地的游客。
而同程艺龙与同程旅游联合发布的《中国博物馆主题游消费趋势报告2019》显示,男性游客占比53.2%,女性占比46.8%,90后占比43.2%,表明博物馆游客群结构较为年轻,男性略占优势。
另外一个博物馆游的趋势表现在自由行产品的搜索和预订上,博物馆正成为自由行游客的打卡地标。由于目前国内许多博物馆都采用预约免费参观形式,在旅游平台上,越来越多自由行游客以博物馆为关键字搜索相关的旅游产品,仅博物馆附近的酒店搜索人次就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50%。这些游客在选择预订的产品时,包含博物馆行程的自由行产品备受欢迎。今年3月,一条“赏樱花、游汉街、品小吃、游磨山,看湖北省博物馆国家宝藏栏目推荐馆藏”的 3日游产品,涵盖了赏花、美食、文博游三大主题,成为春季搜索和预订爆款产品之一。
火爆背后有原因
这两年,国内各地的博物馆都在尝试新的玩法,让博物馆有温度,让历史活起来,以吸引更多游客特别是年轻游客的关注,显然收到了良好效果。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鼓励调动博物馆行业的积极性。国内博物馆开始借助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力量,创新展览活动,以实现更年轻化的传播。
在此基调下,博物馆纷纷开启创新举措,如国内许多博物馆开始尝试打造“博物馆之夜”,其中包括北京自然博物馆邀请孩子们在馆中搭帐篷夜宿、上海博物馆制作夜晚的音乐大秀等,还有许多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到晚上9点。
“南京博物院数字馆令我印象深刻,通过数字屏幕、二维码和互动小游戏等新媒体形式展现知识,效果非常好。还有其中的民国馆,还原了民国一条街,如同身临其境。”刚从南京旅游回来的北京消费者孙先生如是表示。
与此同时,随着知识经济兴起,大众追求科学、艺术和美的愿望日益强烈,博物馆作为一个社会教育机构,担负起了向全社会传播知识的重任。这些因素都促使“博物馆热”不断升温。
同程旅游数据显示,每年7月、8月是博物馆游旺季,客流量占全年接待总量的29.2%。这是由于暑期研学旅行颇受家长热捧,促成了博物馆暑期客流集中的局面。
李秋妍谈到,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殿堂,相较其他景点,博物馆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属性。在从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转变的过程中,博物馆也是游客能最快了解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和人文脉络的地方之一。加上近几年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博物馆旅游在年轻游客中人气居高不下成为明显趋势。
期待更好发展
博物馆游热起来了,但热度究竟能持续多久?业内人士表示,要想保持公众的热情不变,需要博物馆不断投入创新。但从现实情况看,博物馆自身也面临着许多发展瓶颈。
据了解,目前,国内博物馆绝大多数为国有事业单位,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和公益三类。其中公益一类由政府全额拨款,国有事业单位属性的博物馆中大部分属于公益一类,因此这部分博物馆并没有营收额上的压力,但也会因此缺少创新动力和激励机制。此外,各种规章制度的要求也会让博物馆难以放开手脚创新。
在采访中,不少旅行社负责人表示,除了一些与著名景点捆绑在一起的故宫、秦兵马俑博物馆等历史类博物馆门庭若市外,一些综合类和行业性的博物馆备受冷落。中国化工博物馆研究员叶建华认为,目前国内博物馆普遍缺少体验环节,而美国主流博物馆中的参与体验式内容基本可以达到30%。例如美国许多天文博物馆中,有大量供游客参与的科学实验来帮助提升用户体验。
北京工商大学旅游与营销系副教授张运来表示,部分博物馆自身产品服务过于枯燥无味,或许也是其与旅游业渐行渐远的原因之一。此外,部分博物馆导游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也制约着游客的体验活动。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融入寓教于乐元素的旅游产品逐渐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博物馆应该主动出击,通过创新,用优质的服务营造宽松、愉悦的参观氛围,未来博物馆游将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