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互联网数据公司易观智库近日发布了《2019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年度综合分析》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旅游收入的同比增速,以及在线旅游交易规模,都呈现为过去五年中的低位。其中在线旅游交易规模增长仅9.3%,而此前五年均为两位数增长。
据了解,中国在线旅游交易规模在2013-2018年期间,分别为2180.3亿元、3166.6亿元、4737.7亿元、7394.2亿元、8923.3亿元、9754.25亿元,旅游交易增速则分别为30%、45.2%、49.6%、56.1%、20.7%、9.3%。
专家分析称,由于移动端流量红利结束,但又没有新的在线渠道出现,因此影响到了在线旅游增速。而在线旅游市场规模基数目前已经达到一定体量,再往上发展必然有一个瓶颈期,另一方面,整个旅游市场的收入也在放缓。
报告同时显示,2018年,中国旅游业收入为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仍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对比过去五年,是增速最低的一年。报告分析,中国宏观经济放缓,但中国旅游业已经换挡进入中高速增长期。
据分析,宏观经济以及旅游业增速放缓影响了在线旅游市场增速,而机票市场受到航空公司“提直降代”的竞争和捆绑销售监管的影响,酒店市场受到卫生事件的冲击,加剧了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增速的收窄。
据了解,“提直降代”指的是“提升机票直销、降低代理分销”。一些OTA(在线旅游平台)本身就是“票代”(票务代理),或者一些OTA将很多中小票代的信息挂到平台上销售。近年来航空公司加强了直销渠道的建设,减少了给予票代的营销费用,这也进一步压缩了中小票代的生存空间,这其中就不乏影响到OTA在机票方面的业务。笔者了解到,在2015年,包括南航、国航、东航、厦航在内的多家航空公司就宣布取消机票代理费用,佣金率由1%降为0。
此外,国家有关部门禁止机票捆绑搭售也进一步压缩了OTA在机票销售方面的利润。
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携程的市场份额占比36.6%,而去年为35.9%;去哪儿网2018年市场份额为16.5%,相比上一年略有降低;飞猪旅行市场份额为14.3%,与2017年持平;途牛和美团点评的市场份额持平为3.4%;同程艺龙在微信流量的支持下,市场份额有所提升。
中国在线旅游行业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互联网季度活跃用户为9.96亿人,总人口渗透率为71.4%。从细分市场来看,随着人们对旅游体验的重视,在线住宿和在线度假的交易规模占在线旅游市场的比例双双上升,其中住宿占比19.3%,同比增加了1.5个百分点。
北京联合大学副研究员杨彦锋分析认为,在线旅游市场增速创新低,是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必然阶段,产业向品牌和向头部企业集中,留给长尾企业的空间越来越小。从产业层面来看,各种各样在线旅游类企业的创业,在2014、2015年达到高峰,到现在也已经趋于平静。从趋势上说,在线旅游已经进入了一个平台期、集中化发展的新阶段。 (尚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