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酷暑盛夏到来,“夜游”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新模式,再加上中国文旅夜游经济联盟近期成立,进一步“点亮”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新体验。
自故宫“上元之夜”灯会走红之后,夜间旅游成为游客心头好。夜间创意旅游的发展前景一直被看好,很多旅游企业预计,未来夜间旅游市场需求将持续旺盛。
数据显示,我国夜间旅游市场在近两个月表现突出。美团近期发布的《2019端午旅游趋势报告》显示,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以及新一线城市的夜游目的地十分火爆。其中,今年刚开业的西安大唐不夜城项目端午期间接待游客69.69万人次,此外主题乐园的夜场同样受到欢迎。
夜游经济作为一种创新的文旅业态,正成为优化文化旅游产业结构、挖掘增量消费市场空间的重头戏。为了延长游客驻留时间、提高过夜率,诸多景区、主题乐园、特色小镇等纷纷推出多种形式的夜间旅游产品。夜游发展为旅游目的地带来了提质升级和挖掘文化旅游潜力的机会。例如北京古北水镇近期开启了星空夏季活动,主打露营、观星、啤酒夜市、长城夜游等项目。珠江夜游、黄浦江游览等传统夜游项目自5月起,门票预订量也显著上升。
在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主办的“夜间旅游系列研究成果发布会”上发布的《夜间旅游市场数据报告2019》显示,近年来,我国夜间旅游参与度高且消费旺,接受调查的游客中有过夜游体验的占比92.4%。银联商务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期间国内夜间总体消费金额、笔数分别达全日消费量的28.5%、25.7%,其中,游客消费占比近三成。夜间旅游已成为旅游目的地夜间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联合大学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彦锋表示,当前各地探索出了很多夜间演艺,包括幻光森林、VR秀、水景秀等一些很好的产品形式。这些实践显示,我国目前对夜游市场的消费需求足够大。
尽管夜间旅游加速了城市夜经济的发展,但我国依然有很多城市由于缺乏重视、配套设施不完备、交通治安管理不规范、缺少品牌化营销等问题,还没有开发夜间旅游或者仅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难免会出现开发形式单一、主题不鲜明、同质化严重等现象,缺乏独具特色的精品。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七成以上游客仍期待夜游市场品质的显著提升。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市面上的夜游项目大多仍然是以夜景奇观作为卖点,各地都有相似的灯光秀和游船项目,而游客希望在夜游项目中感受更多当地的特色文化,获得更深度的文化体验。除此以外,污染、噪音、交通等问题也制约着夜游项目未来的发展。
利亚德集团励丰文化副总裁张远齐认为,从目前行业发展状况来看,夜游包含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城市照明阶段,主要是做亮化,但亮化过程在各大城市大多数雷同。后来进入第二个阶段,即美化阶段,通过亮化、光影塑造去定义空间。但仅仅有光影美化还不行,还要讲述当地文化,于是进入第三个阶段即文化的阶段。
因此,如何把区域文化故事,通过灯光以及一系列道具或者载体反映出来,如何利用夜游树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将夜游从“亮化”到“美化”再到“文化”逐步提振升级,也成为业内目前探讨的重要课题。 (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