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聂国春
每年的年中,银行多会掀起揽储大战,相应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大幅提高。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今年虽有银行利用银行理财产品揽储,但多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并未出现明显上涨。
5%预期收益产品重现
今年以来,银行流动性较为宽松,但是商业银行年中时段仍然有揽储任务,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近期也出现反弹。
记者6月28日查询发现,目前在售的银行理财产品中,有15款产品预期收益率超过5%。其中,交通银行得利宝·私银慧享2463190121的预期收益率最高,为9.5%。由于是私人银行产品,其投资门槛高达20万元,管理期也长达181天。除交行外,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华夏银行、农业银行、平安银行等也有产品预期收益率超过5%。
中小银行揽储的意愿则更为强烈。数据机构WIND统计显示,青岛农商行在售的“创盈系列E1996”、西安银行在售的“金丝路增值系列-鑫利盈专属2019第54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和“金丝路增值系列-鑫利盈专属2019第53期人民币理财产品”3款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可达到5.8%。此外,长安银行、天府银行、杭州银行、葫芦岛银行等在售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也都超过5%。
记者注意到,上述理财产品的募集结束期一般在7月2日,募集期则长达10天。这意味着投资者的资金将在年中时点趴在银行账上,银行的揽储意图明显。
普益标准研究员李明珠表示,年中时点,各家商业银行都积极吸收市场资金。与国有控股行、股份行相比,在相同存款利率下,中小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相对更弱,中小银行为了提升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就会发行利率较高的理财产品。
多数银行收益热度不高
根据普益标准的统计,6月24日至28日,有302家银行共发行了2001款银行理财产品。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14%,较上期增加0.03百分点。不过,13个省份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实现环比上涨,18个省份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则环比下降。
记者查阅发现,大多数银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仍在4%-4.5%之间徘徊。例如,建设银行官网的“乾元”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晋商银行的“多盈债市通407号非保本理财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为4.42%。
李明珠认为,银行理财收益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市场流动性持续宽松,市场利率下行,带动了银行理财资金成本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在转型过渡期,银行资产端仍在持续调整,随着存量非标资产到期,寻找期限较短的非标资产来匹配产品期限变得更加困难。
收益下行是大概率事件
普益标准发布的《全国银行理财市场指数报告》数据显示,6月全国整体银行理财收益环比下滑4个基点至3.91%,从价格指数来看,6月全国银行理财价格指数环比下滑0.86点至93.62点。
银行业内人士表示,近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反弹是与银行季末揽储有关。不过,近期央行持续投放流动性货币,使得市场资金面均衡偏松。可以预见,半年末资金面平稳。“从大趋势来看,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的下行仍是大概率事件。”李明珠表示,一般来说,随着年中时段过去,银行吸收流动性的意愿减弱,理财收益会出现阶段性回落。从市场整体来看,在短期内,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不会发生改变,市场流动性将持续保持适度宽松,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在短期内也难以出现大幅上涨。
银行人士提醒说,购买年中揽储理财产品一定要看清楚募集期和起息期,注意资金“站岗”问题。考虑到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行,建议投资时选择较长的期限,锁定较高的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