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四川省消委会发布警示
校外培训警惕“黑补习班”
作者:刘铭


  本报成都讯(记者刘铭)眼下正值暑假校外培训消费高峰,各地校外培训机构纷纷推出了促销活动。7月16日,四川省消委会根据消费调查结果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警惕“黑补习班”,不要轻信培训机构所谓的“名校名师”等宣传和“无条件退费”等承诺,避免陷入“报班容易退班难”的困境。
  据介绍,2019年上半年,四川省消委会开展了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调查工作。调查发现,部分机构仍存在中途更换老师、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未公示办学资质和教师信息及收费标准,以及退费难、诱导消费等问题。
  四川省消委会提醒,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时,要确认机构是否具有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和教师任教资质,同时要全面了解培训机构综合实力,即教学口碑、课程安排、师资搭配、配套设施、管理水平等情况。同时,家长要理性对待培训机构所谓的“名校名师”“短期包会”等宣传和“无条件退费”“无理由退班”等承诺,避免盲目、从众及轻信报班。
  针对消费者投诉反映的“报班容易退班难”问题,四川省消委会提醒消费者,要认真查看合同,对培训班的教学时间、报名费、课时费、资料费、培训内容、师资情况,以及中途更换老师和违约责任等内容进行详细了解,仔细审读合同中是否存在“霸王条款”。另外,要求培训机构将广告承诺或口头承诺写进书面合同,注意收集和保存培训机构派发的招生简章、宣传单等。同时,在合同中对退费事宜、培训达不到承诺效果的后续措施、培训地点变更以及培训过程中的人身安全等主要内容进行约定,并经培训机构签字或盖章确认,索要缴费票据,查验凭证上的收费单位与实际培训机构是否相符,避免遭遇“黑补习班”。
  四川省消委会提醒消费者,一旦发生校外培训消费纠纷,可先与培训机构进行协商,如协商不成,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和消费者组织投诉举报,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导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校外培训警惕“黑补习班”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