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青少年网民8岁以前触网超五成
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刻不容缓
作者:任震宇
图片


    ■本报记者 任震宇
  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中国互联网纠纷解决机制论坛暨未成年人隐私保护与多元纠纷调解论坛上,多位专家指出,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更容易在网上泄露,一旦泄露后果也更严重,需要建立包括公益诉讼制度在内的多元保护机制,政府、企业、家庭应加强合作,保护未成年人隐私。
未成年人信息泄露更易受伤害
  目前我国青少年网民多达2.89亿人,8岁以前触网的未成年人已超过五成,毫不夸张地说,今天的孩子是真正的“网络原住民”,他们的学习、生活都与互联网紧密相连。而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蓬勃发展,网络环境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已成为重中之重,未成年人的隐私安全问题也面临诸多风险,存在规定不明确、执行力不足等问题。
  作业帮副总裁苏静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有三个特点:一是触网率高,他们接触社会的重要渠道就是手机、互联网,想让孩子不用手机或者杜绝上网是很困难的,即使能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但在他上网这段时间内也会面临很多问题;二是孩子的学习能力强,不管是新软件,还是数码产品的新功能,孩子往往会比家长更容易掌握;三是风险的抵御能力差,孩子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差,缺乏对有害信息的分析抵御能力。而他们在网上遇到的风险有两个方面:一是网上的信息是否安全,是否适合未成年人接受;二是未成年人个人的信息安全问题,以及因为个人信息泄露而遭到其他威胁,比如恶意营销等。
  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副检察长郭水宝也表示,大数据时代,信息的收集和匹配成本越来越低,可公开的个人信息通过大数据整合能够形成特定个人详细而准确的整体信息,甚至是私人生活信息。未成年人受认知能力、判断能力、理解能力的限制,网络行为中个人信息的泄露风险高于成年人。而且未成年人心理上、生理上的不成熟性、柔弱性也使得产生的危害后果远高于成年人,同时由于未成年人对父母家庭的附随性,个体信息暴露时往往会带来父母家庭的权益相继受损的连带效应,比如人身安全、财产、隐私、名誉等,后果严重,所以对未成年人网上信息的保护需要举全社会之力。
未成年人隐私保护难在何处
  相比成年人,未成年人个人隐私保护难度更大,泄露的后果更严重,这其中既有技术原因,也有保护机制方面的缺失。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未成年案件审判庭庭长秦硕向记者介绍了一个例子:“我曾经接到过一个孩子的电话,她曾经受到过不法侵犯,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但相关的报道信息甚至照片在网上还是可以找到,这个孩子给我打电话就是想问我能不能把网上这些关于她的信息删除掉。我上网搜了一下,发现果然能找到,但是如何删除我却无能为力。我查了一下相关法律法规,发现对这类隐私信息的处理,相关法律法规很不完善,这样就很难帮到被此困扰的未成年人。”“现行法律对未成年人隐私保护是有特殊考虑的,比对成年人的保护更严格,但也确实还有一些不足。”中国政法大学的石亚淙博士告诉记者,“比方说,我国《刑法》对于侵害未成年人隐私的行为在量刑上是加重的,但不足的地方在于《刑法》跟其他的法律救济方式如何联动,比如怎么跟《侵权责任法》联动,这方面的衔接是有问题的。”
  而在苏静看来,对未成年人隐私保护既是技术难题,又是制度难题,她对记者说:“从技术层面看,没有任何一个单独的企业能够完成信息安全整个环节的管理,企业和那些盗取个人信息牟利的黑色产业之间一直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但很多东西对企业来说都是不可控的,数据在企业内部流通时可能会在各个环节遭受到攻击而被窃取,在企业之外,消费者在使用APP时,个人信息也可能被APP窃取,这是在技术层面的困难。而在技术层面之外,比如说我们发现有人窃取了我掌握的消费者个人信息,想要发起诉讼也存在困难,因为这些信息不是我这家企业的,我可能无权起诉。而消费者个人要起诉的话,成本会很高,掌握证据也会很困难,不具备可行性。技术层面的问题,应该由企业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技术水平来减少泄露的可能;而机制上的问题,则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比如未成年人网络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来解决,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孩子本身上网行为的教育,比如有的信息不能填、有的弹窗不能随便点等等,以减少信息泄露的可能。”
多方联动保护未成年人隐私
  在秦硕看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的安全,是一个需要多方面联动的系统性工程,这其中的核心是司法保护,而青少年司法保护本身又是一个综合性体系,需要法律从业者、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者、共青团组织乃至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秦硕说:“现在《刑法》对青少年的保护是有专门规定的,可在民事法律体系中一般没有特殊规定。由于未成年人权利、隐私保护更多涉及的是民事纠纷,但它又不是一个部门法可以完全涵盖进去的,所以它应该是相对独立和专业的体系。”
  石亚淙建议,应由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的形式对一些个人、企业不好起诉的案件发起诉讼,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安全。他认为,未成年人的隐私问题其实不仅仅是私益,它可能会涉及到多方面利益的协调,尤其是一些大规模侵犯未成年人隐私的事件,虽然被侵犯对象是明确的,但由个人提起诉讼难度大,涉及的问题也多,所以可以探索由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方式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未来网常务副总编辑信天昊也认为,对未成年人隐私的保护需要联动很多部门,包括心理辅导机构、行政主管部门、共青团、少工委等相关机构。同时还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价值观的培养。要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关注青少年的角度,系统地开设网络安全课程,帮助青少年对网络素养的理解有更深入的认知,在上网时正确地保护自己,以减少隐私信息泄露的可能。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互联】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刻不容缓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