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引“外力”凝“内力”在创新中引领脱贫致富
图片


    

图: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市场监管局稽查专员 驻饶河县西林子乡小南河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 冷菊贞

  脱贫攻坚是习总书记最牵挂的事,也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2015年12月,当得知市委要求每个市直机关选派一名驻村第一书记后,我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饶河人,主动请缨从双鸭山市市场监管局走进了小南河这个有名的贫困村,成为全省3492名驻村书记中的一员。再次回到出生、成长、工作过的家乡,带着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我只想为父老乡亲们做点儿事。
  下面,我就汇报一下我驻村之后,如何发挥自身的“外力”优势,通过创新思维模式、产业模式、合作共赢模式,有效凝聚起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内力”,引领脱贫致富的历程。
  因地制宜变思路,镜头叩开致富门
  《乌苏里船歌》中唱到的大顶子山就在小南河村,它坐落在美丽的大顶子山下,与四排赫哲族乡东西相望。贫瘠的岗子地,满村的土坯房,收入来源也仅靠种植玉米。更要命的是村穷人心散,全村 226户村民,农闲时的全部生活就是打牌、喝酒,村子也成了全县有名的“泡在酒缸里”的贫困村。
  如何振兴小南河村呢?2015年末,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最常用的做法是旱田改水稻种植,水稻价格高,能提高农田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但是,旱改水工程耗资巨大,惠及农田面积太小,并不符合小南河村实际情况。
  为了想出合适的解决方案,我找来了小南河村所有的历史资料,决定重新解剖这个村子。小南河村表面上看确实贫穷落后,但从摄影和旅游的角度看,这里又很富有。这里有乌苏里船歌中的唱到的大顶子山,有中国版图上最东的一座寺院,有三四十年代关东风情的木刻楞老屋大院,周边有赫哲、乌苏里江、珍宝岛湿地等景区,这里能找到许多东北即将消失的民俗民风,还曾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的重要活动地,并不缺少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于是,我决定调整思路,发挥市场监管干部熟悉市场、了解产业发展现状的优势,大胆地做出了打造一个集观光、摄影、农家乐为一体的摄影旅游基地,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设想。谁曾想,这个提议遭到了许多人反对。“村里人都不愿意看的东西,外人还能愿意来?”村民认为我是在“瞎胡闹”,好在得到了村里大多数党员的支持。思路变成现实靠的是人,可以先把有思想有能力的人集中起来,通过他们的示范去带动更多的人,再去影响和改变一个村子的人。
  当时已经是12月中旬了,如果想打开局面,时间一天都不能耽误。我立刻着手建立了小南河村第一个微信群。当时村民们对微信群和我都很陌生,对我开办农家乐的倡议并不理解和支持,说风凉话的、给下马威的,把我弄了一头汗。在农村,只有身体力行,用事实和结果说话,他们才会相信你。我白天一边给村民做思想工作,一边自己垫钱购置仿古花布、年画、窗花、红灯笼等物品,每天领着两委和几个党员编苞米串、贴窗花、挂灯笼、装扮民俗老屋,晚上忙着将古老的关东味道、把满村的大红灯笼拍成照片、做成视频,发到摄影群、朋友圈做宣传。寒冷的冬夜,我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独自踏着没膝盖的积雪,穿过一个坟茔地,登上山头,就为了拍摄一张小南河村红灯高挂的夜景照片。
  创业中我们珍惜所有可能或是不可能的机遇。刚到村里20天,在参加全省摄影年会时,我播放了一个自己制作的2分钟的小南河宣传片,片子很短很简单,但是那一天很多人知道了《乌苏里船歌》唱到的大顶子山就在小南河村,很多村民知道了原来我们的小山村这么美。随后,视频和图片通过微信平台广泛传播。
  2016年元旦刚过,“大顶子山关东情——小南河农家摄影旅游基地”迎来了首批游客——一个来自浙江萧山30多人的旅游团。看着这些拿着“长枪短炮”的游客,村民们眼睛亮了:“真来人了?看来这旅游还真有门。”
  那个正月,陆续有140多个旅游团、1500多名游客来到小南河。沉寂了80年的小山村火了!我趁热打铁,利用“二月二”契机打造了“开耕节”,还上了央视的《中国新闻》,被深圳旅游团纳入了旅游线路。我又带领村民乘胜追击,组织了“五一三天乐”“端午一日游”“七七乞巧节”“中秋情”等项目。随后,我们种植了百亩向日葵和油菜花海,浙江卫视《我们十七岁》明星“过大年”在小南河村拍摄,《黑金部落》影视基地和民俗外景地也相继落成;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厕已投入使用。小南河从零起步走上了乡村旅游的新路子!
  创新扶贫新模式,“抱团”踏上振兴路
  旅游刚有起色,问题也接踵而至。突然涌入大量游客,管理就成了问题,游客反映农家乐厕所脏、难闻,有的农家乐饭菜质量下降,住宿条件也不好……有的村民缺乏长远意识,不注重服务质量,有的村民不服从管理,缺乏集体观念。农历正月初四一场大雨,所有东西都泡在了水里,损失惨重。这场雨让我们静静地坐下来反省。为了进一步规范小南河村乡村旅游,在我的倡议下,村里迅速成立了小南河农家旅游协会,集中全村的骨干,下设餐饮、销售、文艺等7个部门,实行统一管理,逐步改变了现状。
  我深知,小南河村从乡村旅游起步,但绝不能止步于乡村旅游,需要以此为基础,多元发展、多点开花,不断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实现旅游业的扩容与全产业链条的打造,方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咱们市场监管部门及时伸出了援手,对农民创办产业给予全程指导,并指定一名副局长专门负责标准化指导,指派一名标准计量科科长到村挂职负责辣椒酱厂前期指导;逐户指导规范农家乐经营,对村里全部产品进行全程跟踪免费检测;帮助村里成立了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社,指导注册了“小南河村”“南河冷菊”等4件37类商标。村里先后推出了农家辣椒酱,恢复了酒坊、油坊、豆腐坊、绿色种养殖及加工等与旅游相关的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集“吃、住、游、娱、购”的一条龙服务链条,贫困户和低收入群体一个不落地纳入到了旅游产业建设中。
  我带领村民走出大山,参加全省扶贫年货大集,从传统的大堆卖粮到加工小包装商品。在第一届全省第一书记年货大集上,我带着村里几个妇女带头人,三九天在借用的院子里搬运打包到凌晨4点,又累又冷直掉眼泪。但那一次,我们的辣椒酱等农产品销售额达10万余元。随后小南河的辣椒酱和山泉水糙米入驻哈尔滨中央大街扶贫专柜、“小康龙江”销售平台。“小南河村”辣椒酱等系列标准化生产线在各级组织部门、妇联及企业家的帮扶下,正在建设中。小南河民俗村基础建设项目也被列入省项目库。随着蔬菜园区、芍药试验基地等项目陆续对接,也通过把农科院的成果转化到土地上,真正让村民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
  乡村振兴不仅要实现经济振兴,还要实现文化振兴。4年来,我积极组织小南河村参与抗洪抢险后勤服务、参与全县各种文艺比赛表演,让小南河的农民走上舞台中央,展示他们的风采,与外界交流互动,开拓眼界。
  全心全意为村民,真情换得众民心
  我还记得自己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一方水土,当我们用情感和生命去爱她的时候,这个村子便有了生命的情感,而那种生命和情感孕育的,便是无尽的发展能量和发展创意。”我对村民说,这几年的经历对我是刻骨铭心的,我会把你们的一点一滴都写在我的生命里,但我真的希望落笔时是小南河实现了共同富裕。
  一转眼,小南河的大红灯笼亮了4个冬天了,小南河的开耕节精心做到第四届了,小南河的秧歌队第四次出现在巡演的街道上,小南河的辣椒酱也迎来了第四个火红的季节。4年来,小南河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东北民俗旅游村,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示范点,被国家旅游局列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共接待游客3万余人,营业收入400余万元。这样的成绩,终于让村民坚信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
  4年来,我将全身心都投入到小南河建设中,已完全融入了这个小山村。任期将满之时,我毫不犹疑地决定继续留在村里。在参加第二届中国美丽乡村论坛发言时,我和参会同志说:“为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我申请把驻村服务期再延长3年,我要真正成为一个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工作者,带领全体村民将小南河的好风景变成大产业。”
  经过农村的磨砺,我认识到:要想扶贫攻坚见成效,实现乡村振兴,就要充分汲取群众意见,少走弯路、不走弯路,切实提高农业转型速度,也提升村民对发展的理解和支持程度。要想群众有干劲儿,必须党员能人带着干。在2018年村两委换届中,有3名旅游协会的骨干分别当选为新一届村支书、村主任和村妇联主席,村党支部的发展信心也逐渐增强了,获得了群众的拥护和认可。
  刚到小南河村时,村民送给我两句话:努力努力再努力,坚持坚持再坚持!我一直把这两句话放在心里。我相信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看到希望;只要肯坚持,小南河成为东北古村落名片的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专题】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引“外力”凝“内力”在创新中引领脱贫致富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