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忠诚担当 敬业奉献 耕耘审查事业36年
图片


    

图: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人事教育部巡视员兼审查业务培训处处长 张阿玲

  今年6月,我有幸获得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并在表彰大会上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份荣誉不仅仅是给予我个人的,更是对全体知识产权人的肯定与鼓励。
  我只是知识产权系统的一名普通审查员。1983年,我作为原中国专利局招录的第一批大学生,进局后一直从事发明专利审查工作。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审查“新人”到独当一面的审查“老兵”,我度过了难忘的36载,有幸亲历并见证了我国专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心系国家、服务社会,做群众眼里的“热心人”
  专利审查是一个很平凡的岗位。曾经有人问过我,专利审查有些枯燥,工作几年为什么没转行?我想说的是,专利审查不仅仅是审查好申请案子这么简单,它和国家利益、行业发展密切相关。
  1987年底,我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看到这样一则消息——西安交通大学王迪生教授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涡旋压缩机,时任国务院代总理李鹏同志批示拨给该校一笔研究经费予以支持。看到这一消息,我很激动,涡旋压缩机最早在日本出现,因为体积小、噪音低、功率大,备受制冷行业的重视,当时日本禁止将相关产品出口我国,我国自主研发工作刻不容缓。同时我又很担心,那时《专利法》刚实施不久,改革开放时间也不长,大部分企业和科研单位对专利制度不了解,不懂得如何查阅国外专利、了解国际上行业发展情况,容易出现重复研究。在看到那个消息前不久,我刚刚审查了西安交通大学提交的另一项专利,发现那个专利的技术方案已经远远落后于日本等发达国家。总理批示的这笔经费能否真正用到涡旋压缩机的前沿研究上呢?王迪生教授的科研团队会不会重复国外的研究呢?这个问题时常萦绕在我心上。
  于是,我请示了当时的领导和我的导师,主动联系了王教授,请王教授团队来专利局见面,把我在审查实践中积累的关于涡旋压缩机的国内外专利申请情况及发展状况全部介绍给他们,和同事一起为他们做了相关检索,并教他们如何检索。之后,王教授经常带着团队来专利局检索资料、向我咨询问题,并获得了一系列涡旋压缩机相关发明专利。他对我说:“阿玲,你的帮助使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2001年,我到江苏和上海调研。在与当时国内的制冷行业的龙头企业——春兰集团的座谈交流会上,我介绍了制冷压缩机尤其是涡旋压缩机的发展状况,我的发言引起了春兰集团极大的兴趣。当时,春兰集团正在和西安交通大学合作,研制开发涡旋压缩机,他们在研制过程中发现,每走一步都会遇到来自国外专利权人的侵权警告,一旦真的出现诉讼,巨额赔偿往往会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甚至破产,因此,他们特别希望能得到我的帮助。
  这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利益,更涉及到国内制冷行业的发展和国家利益,于是我主动请缨承担这项任务。通过检索大量专利文献,我整理出相关领域国外专利申请状况,指导春兰集团如何避免专利侵权、科学确定研制生产方向。为了帮助更多同类企业,我进一步撰写了相关文章出版。在工作和生活之余挤时间为企业排忧解难,过程很辛苦,但结果令人欣慰。
  在审查工作之余,我帮助过很多像王迪生那样的专利发明人、专利申请人、企业专利工作者,但我从未收取任何额外的报酬。
(下转3版)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专题】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忠诚担当 敬业奉献 耕耘审查事业36年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