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武汉讯(记者吴采平)近日,记者从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获悉,根据该省上半年消费投诉热点分析,家用汽车领域消费纠纷较为突出,投诉比例位居商品类投诉榜首,其中合同纠纷、误导消费者办理购车贷款并额外收取服务费、售后服务延时等方面投诉尤为突出。为进一步履行对汽车消费领域的社会监督职责,提升家用汽车消费领域消费信心,促进湖北省家用汽车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拟于7月至10月,对湖北省范围内的家用汽车销售及服务企业开展消费监督评议活动。
记者了解到,本次评议将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现场调查、网上调查、电话调查等,对家用汽车销售及服务企业在价格收费、公平交易、诚实信用、争议解决、服务质量、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等6个方面进行重点评议。
其中,价格收费方面,包括价格收费是否确保消费者知情权;是否在店内完整公示商品及服务收费标准;收费是否透明按公示标准收费;是否依法向消费者出具合法收费票据;是否以合同格式条款提供清晰完整的消费项目清单等问题。
公平交易方面,包括是否以垄断地位或资源独占优势巧立名目加价提车;是否以不平等格式条款、行业潜规则等加重消费者责任、减免经营者义务;是否存在故意设置消费陷阱,诱导消费者购买不必要的商品或服务等项目。
诚实信用方面,包括是否存在对车辆及零配件的质量、性能等信息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是否完整兑现其承诺的服务或赠品;是否按约定时间交付车辆;交付车辆是否与约定的一致;是否在三包凭证上填写有关的销售信息;是否告知消费者三包条款和有效期等。
争议解决方面,涉及是否设立完善的消费争议解决机制;投诉维权渠道是否畅通;是否存在对消费者的合法要求推诿敷衍或无理拒绝情况;工作人员是否积极处理消费纠纷等内容。
服务质量方面,包括是否存在无故拖延发货或拖延提供服务的问题;是否存在售后服务粗暴、事难办、话难听等问题;汽车修理超过5日时,是否提供备用车或交通费用补偿;是否出具合法有效的修理记录;是否存在夸大故障、过度维修的问题;是否出现承诺维修时限而超时的情况等。
结合问卷中反映的问题,还将邀请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政风监督员、律师、新闻记者等消费维权志愿者,组建消费体验调查组进行走访体验,对家用汽车消费过程中存在不符合法律法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收集。
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负责人陈胜告诉记者,针对消费评议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将督促相关企业整改,促进问题的解决。同时,对整改情况进行调查、追踪、回访,对拒不改正的汽车销售及服务企业,提请有关部门处理或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