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恰逢“金九银十”,成都车展受到各大厂商追捧,新车展示、新技术推介、新车体验……成都车展呈现出车市的新趋势——
用精细化带动存量竞争时代消费提升
作者:吴博峰 倪敏
图片
图片


    图一:本届车展展出规模扩展到20万平方米。
图二:本届成都车展移师西部国际博览城。
■本报记者 吴博峰 倪敏 文/摄
  从成都市区坐上1号线地铁,一直向南,就到了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
  位于天府新区的这座银灰色的“V”形建筑,不仅是成都新地标之一,也是第二十二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成都车展)的新展馆。
  2005年,成都车展迁入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展出面积从原来的400平方米扩展到世纪城的15万平方米,参展商也从最初的20余家到如今的上百家中外品牌,经过十几年发展,成都车展已经由一个地域性车展演变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行业话语权的国内第四大车展,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而成长,见证着成都乃至西南汽车市场的发展。
  而今,从天鹅湖畔的世纪城再到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成都车展完成了一次新的转型升级。
车展转型升级能否提振消费信心
  全新的场馆也展现出一派全新风貌。
  全新车展能否一扫当前车市低迷景象?
  本届车展,德系、美系、法系、日系、韩系以及自主品牌等130多个汽车品牌1600余辆展车,分布在西部国际博览城16个展馆,总规模达到20万平方米。
  媒体日上,就有几十个汽车品牌举行了首发和限量版及预售新车发布会。来自德系的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奥迪均以3000平方米或近3000平方米超大规模参展。
  从各大品牌参展的积极态度可以看出,众多汽车品牌选择在成都车展发布新车,突显了成都作为国内车市“晴雨表”的重要战略地位。
  “今年车展的面积明显增加了不少,终于有足够大的空间来展示新产品和重磅车型了。”这几乎是参展商共同的心声。
  主办方也一改传统汽车单纯的静态展示,在展馆外增加了观摩体验区、动态体验区、互动活动区。首次开设的室外试乘试驾专区,丰富了“赏车、玩车、试车”体验场景,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从略显拥挤的世纪城到高大开阔的西部博览城展厅,让见惯了车展摩肩接踵场面的记者有些不适应,甚至有点担心如此大的展馆会稀释掉以往的人气和热度。
  显然,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上海车展从市区到浦东再到虹桥,北京车展从三元桥迁至顺义,最终事实证明,这种转型升级都顺应了汽车市场的发展。而9月7、8日两个休息日蜂拥而至的参观人流也让主办方打消了这种顾虑。
“成都造”展现全新产品品质
  四川被誉为天府之国,作为省会城市的成都地处西南腹地,物产丰富,气候宜人,火锅、麻将一度是最能凸显这座城市气质的代名词。而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不断深入和推进下,西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成都已经成为中西部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外国领事馆数量、开通国际航线数量、奢侈品店数量、汽车拥有量最多的城市。
  成都人重消费。第一太平戴维斯刚刚发布的《中国零售20城》报告显示,成都排在上海、北京和深圳之后,强势拿下“零售第四城”。数据显示,2018年,成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2128元,上海是68034元。虽然成都人收入水平敌不过一线城市,却是中西部最活跃的高端消费群体。
  随着像成都这类新一线城市消费潜能得到释放,各大车企纷纷加快“西进”的步伐,抢占以成都为核心的汽车消费市场,立足西部,辐射全国。
  近年来,沃尔沃、吉利汽车、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神龙等国内外知名车企相继落户成都,一汽-大众发动机、博世底盘、瑞华特新能源汽车等180余个汽车主机及关键零部件项目先后投产。随着成都汽车产业迅速发展,不断升级,汽车产业已成为成都一张新名片。
  在车展前夕举办的2019中国汽车创新与趋势峰会上,四川省汽车产业协会副秘书长杨松介绍,近年来四川省汽车产业规模快速提升,整车产量达到128.79万辆,在目前国内主要汽车生产城市中排行第九,全市汽车产量占四川省的93.4%,产值达1594.8亿元。
  虽然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北上广等大城市的汽车保有量日趋饱和,但以成都车市为代表的西南市场,成为中国车市增速最快的地区。
  成都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成都机动车拥有量为548.4万辆,仅次于北京,位居第二。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为407.2万辆,同比增长5.5%。成都人好享受的消费观,成就了成都强大的汽车消费力。
  与此同时,成都车展也为“成都造”汽车搭建了展示舞台,为车企创造“成都速度”提供了有利条件。
  今年3月底,一汽-大众发布捷达品牌。仅仅几个月时间,出自一汽-大众成都工厂的捷达VS5已出现在本届车展的展台上;由沃尔沃汽车成都工厂生产的沃尔沃XC60今年7月正式通过“长安号”中欧班列运抵比利时根特,被销往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等25个欧洲国家……“成都造”凭借成都车展这个立足西部面向全国、以展示汽车科技前沿和拉动汽车消费的平台,向世人展示着不凡的实力。
  众所周知,成都车展与北上广三大车展不同的是,其销售色彩更浓。当地人也以成都车展数一数二的销量为傲。据不完全统计,在去年的成都车展上,汽车订单近3万台。
在展与销之间的消费驱动
  2018年,中国车市出现了28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今年前8个月,汽车市场依然延续下行趋势。车市一向有“金九银十”的说法,9月初举办的成都车展自然让各大品牌铆足了劲比拼销量,争取下半年取得一个好成绩。
  9月5日,成都车展媒体日,记者一走进5号馆,就听到了销售人员齐声喊出的“雄起”,看到了竖立在车顶上的7.5折海报,而在某自主品牌展台前张贴着一张尚是空白的销售排行榜。在各大场馆内,比前来采访的记者明显多出几倍的销售人员,热情地向记者们发放宣传材料,以种种理由索要联系方式,以完成车展首日的考核目标。
  从此次车展上不难看出,各品牌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汽车厂商利用车展上的巨大客流,挖掘目标客户,加强销售与订单转化。
  在喧嚣热闹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上千辆展车中代表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概念车型少之又少,全新量产车型大多只是亮相和预售,而自主品牌推出的新车以升级换代版居多。在车市下行的大背景下,如何适应这种新常态,如何在存量竞争时代更好地生存,对于汽车企业而言,还是一个新课题。
  在9月5日举办的2019中国汽车先锋论坛上,中国国际贸促会汽车分会会长王侠表示,当下,提振消费信心、深挖消费需求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文章,也是中国汽车人的必修课。中国汽车人必须学会面对汽车市场即将到来的存量竞争。
  他认为,在存量竞争时代,其他成熟市场的成功策略值得借鉴。首先就是精细化,在高增长的时期容易养成粗放式经营的习惯,而进入了存量竞争时代,就要做出深刻的调整,朝着精细化经营的方向转变。
(相关报道详见6版)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5 版:车评台·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用精细化带动存量竞争时代消费提升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