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时间的校准是计量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报记者 任震宇/文 董芳忠/摄
诞生于炮火硝烟之中,伴随着新中国成长,虽然每时每刻影响每个人的生活,却又让人难以察觉。作为国家最高的计量科学研究中心和国家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已经伴随新中国走过几十年的岁月,被中央领导人誉为“共和国的宝贝”。
走独立自主之路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原院长、《新中国计量史》一书的总编撰陆志方告诉记者:“1950年的时候,只有在中央财经委下属的技术管理局有一个度量衡处,计量研究的范围只有尺、斗、秤这些简单的计量工具。但新中国要建设的是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而独立的工业体系的保障措施之一就是要建立独立的基准计量体系。”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年,当时我国的计量事业几乎是一片空白。由于计量技术落后,在当时的工业建设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工业零件互换性差、热处理质量不达标等。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和工业建设的推进,工业领域对相匹配的计量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因此,早在1955年我国政府制定“一五计划”时,就将建立独立的基准计量体系作为建设独立工业体系的保障措施写入“一五计划实施纲要”。1955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常务委员会议批准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计量局,统一管理全国计量工作,并于同年设立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与工业建设一样,新中国的计量研究也是从向前苏联学习起步。在前苏联专家的建议和影响下,“仪器、计量和国家标准”作为13项重点任务之一,纳入我国第一个中长期科技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十二年规划”)中。自此,计量工作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下,开始迅速发展。
但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专家撤离,中国的计量研究工作遭到重挫。当时,我国曾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制造了一些低等级的标准器,这些标准器每年都要送到苏联校正。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明确表示不再承担校正工作。而标准器是计量仪器的基础,这导致我国的很多计量仪器逐渐失准,造成严重后果。
陆志方就是在这时候进入当时的中国计量院的。回忆起当年,他很是感慨:“由于标准器失准,当时上海一家工厂生产的电压表只能报废。这对我的刺激很大,痛切感到中国必须有自己独立的计量基准体系。”
回忆起当年的峥嵘岁月,陆志方有点激动:“当时编制的《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提出了‘自力更生、迎头赶上’的发展方针,上级也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计量院工作人员情绪也很高,经常有人通宵看书查资料,就是为了早日建立自己的计量基准体系。”
依靠自己的力量,从建立基准体系的源头开始,中国计量院终于独立复现了长、热、力、电等十大计量领域的基本量和导出量,将计量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里。随后,我国陆续建立了氪-86光波波长基准装置等一批采用自然基准进行“绝对测量”的计量基准,可不需要依赖于其他国家进行校准完成基本量值的溯源。同时,我国还建立了“1m大量块测量仪”等测量装置,逐步建立了我国基标准溯源体系,为“两弹一星”工程等重大项目提供了坚实的计量技术保障。
向世界先进水平进军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计量科研工作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并重返国际舞台,在紧跟国际前沿发展的同时更紧紧地把核心技术掌握在了自己手中,迄今为止已建立了国家计量基准182项,并以逐渐成熟的技术和思想构建起我国长度、热工、力学、电磁、无线电、时间频率、光学、电离放射、化学、声学等各个领域量值的源头,不断完善我国的量值溯源体系,服务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告诉记者,概括来说,我国的计量科研成就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计量基标准跨越式发展,计量科技基础更加坚实;二是统一了计量单位制,计量监督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三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计量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四是大计量工作机制建立,计量发展保障措施不断完善。“目前,我国的计量科学研究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方向向记者表示,我国已经有1576项国家校准测量能力得到国际承认,国际排名跃居第三,亚洲排名第一。
比如在推动国际单位制变革方面,中国就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利用声学法和噪声法两种方法测得的玻尔兹曼常数,为SI温度基本单位开尔文的修订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质量单位千克的重新定义,提出的焦耳天平贡献了独立的第三种方法;对电流单位安培的重新定义,在量子电阻和量子电压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对物质的量单位摩尔的重新定义,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唯一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测量浓缩硅摩尔质量的国家,其中独创性地建立了高分辨质谱方法,具有更好的信噪比,两种方法均取得很好的测量结果并被正式采用。
悄然影响每个人生活
虽然计量科研工作似乎很专业化,离消费生活很远,但实际上,计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司长谢军告诉记者:“计量就像空气一样,每时每刻伴随着每一个人,你感觉不到它,但又离不开它,它在悄无声息中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例如,时间的校准是计量工作的重要内容,准确的时间基准是科研、工业领域的重要基础,卫星导航就需要精确的时间。目前,中国计量院研制的第五代铯原子喷泉钟,精度已经达到3000万年不差一秒,成为国际计量局认可的基准钟之一,参与国际标准时间修正。
在其他领域,计量标准也在发挥着重大作用。例如,在医疗领域建立血液透析装置检测仪校准、医用注射泵和输液泵检测仪检定、心脏除颤器校准等;在环境监测方面的环境监测采样器检定装置、PM2.5质量浓度监测仪校准装置、有害气体报警设备检测等计量标准;在纳米技术方面建立纳米薄膜厚度校准、纳米光栅线距样板校准等;还有像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信号模拟器校准、室内80米大长度测量、公路检测设备、各种流量计、长度基线场等都有计量标准的身影。
谢军还告诉记者,计量工作直接影响到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和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监督检查,不断加大对涉民生计量的监管力度,连续多年开展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监督检查、涉民生计量器具的国家监督抽查,加强对加油机、衡器、出租汽车计价器、民用“三表”等直接涉及民生的计量器具和预包装商品、零售商品商品量的计量监管。通过监督检查,民生计量得到有效保障,计量器具监督管理日益规范,企业法制计量意识和计量管理水平普遍提高,缺斤短两和利用计量器具进行作弊等计量失信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计量纠纷明显减少,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得到有效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