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立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的背景下,房企粗放式的发展渐行渐远,保质增效成为行业共识。在日趋激烈的楼市竞争中,品牌逐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近日举办的2019中国房地产企业品牌价值测评成果发布会及房地产品牌发展高峰论坛上,业内专家表示,房地产企业借助品牌的力量可以强硬核、优内核、聚资源,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10强名单稳定
近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房地产企业品牌价值测评研究报告》显示,中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恒大集团和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以629亿元、541亿元和467亿元品牌价值,继续蝉联2019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品牌价值排行榜前三强,保利、碧桂园、华润置地、龙湖、融创中国、广州富力、华夏幸福分列第四到第十位。
笔者梳理了近两年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品牌价值10强榜单发现,行业前10强企业没有变动,仅名次前后有所变化,品牌企业凭借强劲的销售表现和运营能力持续占据领先优势。
从区域分布来看,品牌价值50强企业主要由华东、华南区域企业占据,且两个区域占比相差不大。前10强中,华南区域房企独大地位不减,总计有7家,其余3家为华北房企。11-20强则为华东和华南房企。华北、西南、华中区域房企多数位于在21-50强之间,且西南品牌房企进入榜单数量较少。
从资本角度看,品牌价值50强中,上市房企依旧保持强势地位,前10强房企均为上市房企,品牌价值呈连年增长态势。非上市房企数量同2018年一致,均为10家,以融侨、祥生等为代表的非上市房企,通过稳健的经营布局,对产品的精耕细作,依旧跻身品牌50强。
融资成本优势明显
业内人士指出,《2019中国房地产企业品牌价值测评研究报告》对中国房地产品牌企业的品牌建设特征、品牌策略和品牌价值增长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对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综合素质和品牌质量,促进我国房地产业的良性竞争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品牌价值带来的溢价效应及成本优势越来越受到诸多房企的重视。易居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对笔者表示,一方面,消费结构的升级倒逼房地产行业逐渐走向精细化;另一方面,在整体行业“强者恒强”的背景下,具有高知名度的房企推盘动向可以获得消费者更多的关注度,品牌给消费者带来的情感价值大大提高了客户对产品、对企业的认可度和忠诚度,从而形成连锁效应,这也使得消费者更愿意付出高价。
从房企的角度来看,提高销量和利润,增强盈利能力,提升市场份额,也与企业品牌有着重要的关系。首先,大型房企积极提高产品质量,建立品牌经营的基础;其次,房企以差异化赢得消费者青睐,不断提高品牌价值。良好的品牌不仅是房企最好的宣传,企业品牌的附加值不但会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盈利,还会提高企业溢价能力。
融资方面,由于境内外融资环境趋紧,加强金融监管去杠杆,上市房企或者实现双平台上市的房企,其品牌影响力更强,融资渠道更为广阔。在融资成本方面,从品牌房企的平均融资成本可以看出,大型企业能保持较好的风险防范能力,拥有更强的融资能力和成本管控能力。此外,品牌房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与大型金融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优化公司债务结构,为后续经营获取足够的资金保障。
提升内核增加效能
随着房地产行业由粗放发展逐渐向精细化过渡,良好的品牌对房地产企业形成了正向的推动力,品牌化逐渐成为行业发展趋势。近年来,品牌房企积极提升内核竞争力,实行“均好”有效管理并向高质量发展,在战略调整、内部经营管理、产品线、多元业务拓展、品牌延伸合作等方面积极拓展和创新。
随着行业进一步分化,市场份额延续上年的趋势向大型品牌房企集中,中小房企面临淘汰,强势品牌强者恒强的效应继续放大,同时龙头品牌房企在营销上发力,使得房地产行业集中度继续提升。
笔者发现,与前几年的探索相比,品牌房企如今在多元化业务上更加理性务实,部分企业退出了非房地产业务领域。“经过几年实践后,房企逐渐认识到多元化并不容易实现,大多数房地产多元业务创造的收入相对主业占比很小。的确也有部分品牌房企在细分领域继续深耕,但房地产开发依旧是这些企业的主营业务,营业收入也占到房企收入的绝大部分。”杨红旭表示。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在近几年取得规模扩张之后,部分房企寻求战略调整,放慢发展速度,关注管理、品质、服务,以实现有质量的稳步发展。此外,随着品牌房企多元化发展逐步深入,不少企业逐步向运营商转型。企业业务航道持续扩容,企业战略定位逐步由单一房地产开发业务向多元化经营转型,反映在品牌建设上,企业在品牌定位、品牌形象上不断升级,企业标志换新、更名不断,但企业品牌升级趋势不减。 (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