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直销专栏
借“健康中国”之力走健康发展之路
作者:李可基


  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实施元年,《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以下简称 《目录管理办法》)和《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近日发布,保健食品产业发展面临新的调整。
重描“治疗”红线,并非不否认“预防”
  明年起,所有保健食品标签上都要醒目标注“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的字样。保健食品的确不是药物,但在各国的糖尿病治疗指南中都明确膳食是必要的治疗措施,这是任何药物都替代不了的作用。其一,治疗糖尿病要遵从医嘱,不论是用药还是食疗;其二,保健食品也不能替代膳食,只能作为膳食的补充;其三,目前还没有科学研究证明任何保健物质具有代替药物的治疗作用。
  新发布的《目录管理办法》中,“疾病风险”的用语第一次写入保健食品法规文件。在食药的法规语境中,“风险”与“预防”区别于表述的确定性和逻辑关系上。种牛痘不得天花,是预防,效应明确,因果相联;多吃蔬菜水果可以降低患癌症风险,是一种可能性高低的预测,对于罹患癌症的结果而言,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对疾病风险因素干预的保健功能,旨在促进健康,与药品预防疾病的目的不同。没有要求标注“预防”不意味着默认保健食品具有预防疾病的作用。
备案注册之路,高低宽
  《目录管理办法》的发布,是产业发展的机遇,也不全是机遇。看近年备案工作,进展低于社会的期待。微量营养素目录比原来注册的范围窄,非营养素原料的备案目录也只有5个征求意见。难点在于如何保证原料的质量可控,这是备案产品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功能是备案原料目录的另一个挑战,保健功能的认知、定位和评价都在进步,从既往注册产品进入备案的路径并非坦途。“新”功能看起来真的要开放了,门槛估计低不了。可以猜测,由于保健食品功效被长期质疑,人体证据应该必不可少,并且要足够充分。所谓充分,应该基于业内的共识,一家之言,或者偏取有效、不视无效文献的路恐怕走不通。功能名称和定位最费思量,要有科学基础,要以促进健康为宗旨,要与评价方法相对应,要区别于药品的功能主治,还要堵住被虚假宣传的漏洞,最后还要能赢得消费者的“芳心”。高难!
保健食品可以补充膳食,不能代替膳食
  《目录管理办法》将保健功能分为补充膳食营养物质等三类,其功能作用都应以均衡合理的膳食为基础。
  补充膳食的“营养物质”,不仅指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这些必需营养素,也包括多酚、牛磺酸、辅酶Q10、大豆异黄酮、硫酸软骨素等非必需的食物营养成分。日常膳食中含有这些成分,但摄入量有限,通过保健食品补充这些成分,可以起到促进身体健康、干预疾病风险因素的作用,体现了保健食品的食品属性,也与国际上的膳食或食物补充剂类产品相通。
  保健食品所用的一些原料,在日常膳食中并不常见,如人参、鹿茸、大黄、珍珠等,单独或搭配使用具有促进人体健康的作用。不论从药食同源、还是从保健功能的角度理解,它们都不能代替均衡合理膳食的营养保健作用。有充分的科学研究证明,任何具有保健功能的物质,都无法完全解决不健康饮食带来的各种危害健康的问题。
中医养生事在人为
  《目录管理办法》明确划出了基于中医理论的一类保健功能,为弘扬祖国传统医学,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让“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提供了政策和法规支持,也为用传统中医养生用语命名保健功能另辟了一条路径。
  保健食品约2/3注册产品含中药材原料,都使用了基于西医理论的功能名称和评价方法。《目录管理办法》指出:“以传统养生保健理论为指导的保健功能,应当符合传统中医养生保健理论。”既往的经验显示,传统用语的解读存在不同中医学派的认知差异,国医大师们也各有自己的心得,协调融合的难度很大。
  推进传统中医药健康养生功能,如何在中医学界形成共识、避免现代医学解读的异化、使中医传统理论契合消费者的理解,都将成为前行路上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起“好”名字不如讲“好”故事
  新申请注册或备案产品的名称已经彻底失去想象力,保健食品再想利用产品名称帮助开拓市场的路走不通了。做营销要讲故事,联系疾病治疗和预防,将面临严厉的监管,讲一个健康的故事才是“好”故事。“健康”的完整表述是生理、心理和人际关系的良好状态,保健食品被诟病的关键是保健功能被聚焦于特定生理指标上,加上评价方法和标准的局限,阻碍了保健功能科学认知的进步。因此,讲好保健故事,首先要在理念上跟上科学的进步。
  无奈保健食品的营销历史留下了太多不良的“榜样”,似乎不涉及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就打不开市场。这需要改变,壮士断腕般的改变。市场是围着消费者需求转的,因此要改变首先应从教育消费者做起,引导他们重视“事前”的健康管理,莫在“事后”乱投医。有担当的行业组织应先行引领,企业则应放远眼光跟上,才有可持续发展之路。可喜“健康中国行动”的第一行动就是健康教育,借助这样的举国之力,在监管走向规范的大背景下,顺势转向,以促进健康为宗旨,去开拓保健食品产业发展的新天地。社会在期待。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及博士生导师 中国营养协会特殊营养委员会副主任 李可基)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借“健康中国”之力走健康发展之路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