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市场监管部门守护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
图:执法人员检查儿童玩具质量。
■本报记者 孟刚
为切实加强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保障,内蒙古市场监管局围绕衣食住行领域的痛点、堵点问题,深入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
内蒙古市场监管部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与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密切相关且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的儿童和学生用品,加大了对中小学生校服、婴幼儿服装、絮用纤维制品、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儿童家具、课业簿册和教科书生产领域抽查力度,其中抽查中小学生校服(生产领域)42批次,儿童及婴幼儿服装流通领域63批次,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流通领域20批次,儿童家具流通领域27批次。
同时,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开展日常监管和隐患排查专项治理。突出“六一”儿童节、中考及高考等关键节点,加强对校园周边商店、文具和玩具批发市场、校服销售门店等经营场所,以及农村集贸市场、城乡接合部等质量安全问题高发多发区域的监管,严查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
全区各盟市全面组织开展监督检查,摸清辖区内儿童服装、学生校服及絮棉制品生产销售企业、商户和中小学、幼儿园、高等院校的数量及有关信息,建立详细整治清单,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截至目前,全区共出动执法人员23248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17850家,查办违法违规案件301起,涉案金额113.43万元,罚没金额128.71万元。“老师,什么样的棉花是‘黑心棉’,‘黑心棉’如何鉴别……”日前,内蒙古纤检局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质量安全宣讲员们来到呼和浩特市一所中学,以现场讲解、观摩实践、互动交流的形式,为同学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纤维质量安全教育课,受到了师生们一致好评。
内蒙古市场监管局积极发挥技术优势,始终坚持“质量安全从娃娃抓起”的工作理念,不断加大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实验室开放日”等活动,向广大中小学生传播质量安全知识,提升了学生的质量安全意识。同时举办多场宣传教育活动,组织青少年儿童和家长进实验室、进企业参观学习,组织技术专家“进校园”讲解质量安全知识,普及快速甄别优劣玩具、文具等产品的方式方法,增强学生和家长的质量安全意识,提升安全防范能力。
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开展以来,通过严格执法检查和强化宣传教育,内蒙古初步形成了社会共治格局,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