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外卖因便捷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近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何计国团队发布的《我国10城市高频外卖消费菜品膳食结构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外卖用户饮食结构与线下饮食基本一致,喜爱的品类是中餐,点单第一的是米饭。此外,由于线上轻食正在快速崛起,健康膳食也正在成为当下餐饮消费的主要需求。《报告》选取了北京、上海、成都、西安、长沙等十个外卖订餐活跃城市进行了消费菜品的膳食结构分析。十城市Top50消费菜品中,排第一的均为米饭,深圳居民对米饭及米制品的喜爱全国排名第一;油条在所有城市都进入了Top50;深圳和上海市民早餐最爱油条;珠海、哈尔滨居民尤其偏爱肉类食品,哈尔滨订制纯肉类食品频次排名最高,而谷薯类食品对哈尔滨居民的吸引力比全国其他城市低;西安、北京更爱选择主食和菜肴搭配,北京居民对肉类食物的兴趣度比全国其他城市低。整体来看,最受欢迎的肉类是猪肉、鸡肉、牛肉,最受欢迎的蔬菜是白菜、包菜、西红柿。
外卖消费食品种类和菜品膳食结构呈现多样化、健康化。《报告》显示,10城市通过美团外卖订餐的消费者,多数会选择中餐,其中2018年我国10城美团外卖订单餐次品种达397个,占TOP50总体500个的79.4%。从餐种来看,10城市中,北京市最多有43种。
外卖对消费者健康,尤其是对年轻人的营养健康状况的影响也引发关注。《报告》研究表明,我国外卖消费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外卖用户饮食结构与全国人民的饮食结构基本一致;二是国内用户的饮食习惯不受网络餐饮平台影响,外卖用户无论线上或线下,喜爱的品类依旧是中餐;三是膳食结构上也与国民饮食习惯差异不大。针对外卖是否在居民保障膳食平衡、营养健康上起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何计国表示:“实际上,外卖内在是健康的。第一,它使消费者减少去吃速食产品,甚至不吃。第二,外卖平台作为点餐的工具是没有健康或不健康的属性的,健康与否其实还是在于消费者点餐时的选择。外卖一定程度上在均衡饮食的多样性上,也让上班族有了更多的选择自主权,而且恰恰是外卖这种按盒分装的形式,类似分餐制,既不互相污染,也便于明确摄入食物的分量。相较而言,国人传统的一起就餐的形式,不便于衡量食物的摄入量,因此难以掌握营养摄入的情况。”
此外,结合美团外卖发布的《中国轻食外卖消费报告》可以看出,随着80、90后新消费群体的崛起,主打高颜值、低碳水的轻食日益成为年轻人实现健康生活方式的“新食尚”。截至2019年9月,轻食订单量同比增长98%,轻食商家数量同比增长58%。(祥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