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工作人员在风险监测点对学生佩戴眼镜的质量展开调查,并发放科学用眼资料。 刘向阳/摄
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早在2017年,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就选择蚌埠市作为校园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试点,通过与教育部门联合行动、设立风险监测点,主动开展隐患排查和预警等工作。两年来,蚌埠市市场监管局与市教育局联合下文,在全市设立各类学生用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点19个,先后抽取学生用品105组,发现质量安全风险隐患2起,召回缺陷产品2000多个,守住了全市儿童(学生)用品的质量安全底线。
一是强化部门联合,优化科学布点,为学生用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提供组织保障。首批风险监测点定位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兼顾了市区、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学校三类,保障学生用品的样品采集具有代表性,为学生用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提供科学、公正的原始数据,也为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提供了技术支撑。每个监测点都有固定的编号,悬挂了监测点铜牌,监测点学校有专门的联系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目前,该局结合“守护儿童(学生)安全,远离产品伤害”活动的开展,又新增加了3个学生用品风险监测点,把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眼镜店和贫困村小学纳入风险监测名单,拓展了学生用品风险监测的范围。
二是结合已有工作平台,为学生用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注入新的生命力。蚌埠市市场监管局还通过政府采购验收平台,对教育系统采购的教育教学设备、课桌椅等产品实施重点监测,共监测项目37个,包括荧光剂、塑化剂、甲醛等指标。向各级教育部门提出整改建议11条,有效提升了学生用品的安全性,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并在开学季开展对学生用品的专项执法检查,发现一校园内销售的床垫、三件套、护颈枕、丝绒被等均系“三无”产品,执法部门立即查封321件,避免了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流入学生手中。
三是以点带面,发挥风险点的辐射作用,多形式开展质量安全知识宣传。蚌埠市市场监管局多次邀请小记者和中小学生参观该市质检院等技术机构,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同学们亲自检测课本是否含荧光剂,进一步了解荧光剂对人体的害处,让同学们受益匪浅。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带动家长关心、关注学生用品质量安全,普及学生用品质量安全常识,提升学生和家长的质量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近日,该局结合扶贫攻坚工作,在2所贫困村小学开展学生用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并免费为200多名师生进行视力检查,帮助20名贫困学生免费定配了眼镜。
蚌埠市市场监管局将充分发挥机构改革力量整合的优势,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2019年儿童和学生用品守护行动工作方案》,围绕儿童玩具、学生文具、校服、校园跑道原材料等重点产品,把儿童用品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向纵深推进。 (刘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