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理财提醒
电信诈骗最爱冒充司法机关
作者:赵冰涛
图片


  360金融反欺诈实验室近日发布的《2019假冒有关部门电信诈骗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公安、检察院和法院等公检法机构因为其权威性和高认知度,往往被骗子用作通用型骗术,与其他电信诈骗骗术混合使用,冒充率占比高达73%。《报告》通过360金融2019年前三季度搜集的反诈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受骗人样本覆盖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年龄区间集中在20-50岁。被仿冒部门涵盖公检法、通信局、社保局、医保局、电信局等五类机构。《报告》指出,假冒通信局诈骗今年呈现高发趋势,占比为11%。和通信局同时出现的还有“通讯管理局”这一高仿部门,实际并不存在。此外,社保局和医保局的冒充率占比分别为6%和5%,骗术类型十分相近。骗子通常以涉嫌骗保永久冻结医保卡为由恐吓受害者,要求其转账以证清白。
  在骗术类型中,涉嫌“洗钱”“骗保”“诈骗”是骗子最常用的三大行骗话术。其中,涉嫌洗黑钱占比第一,通常骗子会谎称受害人银行卡有不明交易,要求清查流水进行诈骗;涉嫌诈骗占比第二位的是骗子通过冒充通信局或电信局,以受害人名下电话卡蓄意发送营销诈骗短信为名,再配合“警察”介入调查诱骗钱财;占比第三的涉嫌骗保则是谎称受害人骗取社保或医保费,以冻结账号为由诱导转账。
  在受骗地域分布中,北京(16%)、广东(12%)、江苏(10%)分别位列前三。这三个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也是人口流入较高的聚集区,受骗人群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对电信诈骗的防范与警惕性不高,受骗率较高。
  对此,《报告》提出“三个一定”的防骗建议:一是一定要明确有关部门职责,了解公检法及相关部门的办事流程;二是遇到号称有关部门的陌生电话,一定主动打电话核实,并向亲友了解情况;三是一定不要将存款或贷款转给陌生个人账户,核查身份+不转账可抵挡大部分欺诈。
  “双11”也是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期,广州警方日前发布防骗警示称:“双11”过后,不法分子常以“退款”“退货”为由假扮客服,要求消费者点击其提供的“钓鱼网站”链接,盗取持卡人的银行卡密码及动态验证码。消费者要谨慎对待自称网购客服的电话或短信,切莫泄露银行卡账号、户名、动态验证码等信息。签收包裹前,务必要按官网的信息核实对方身份,并确认是否是自己的包裹。在取货之后,记得把自己的个人信息从包裹上抹去,以免个人信息泄露。如果遭遇“货到付款”、假冒客服等骗局,要及时拨打110电话报警。 (赵冰涛)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理财】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电信诈骗最爱冒充司法机关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