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市场监管局着力培育高质量市场监管体系
■沈轼坚 本报记者 朱海
2018年11月3日,江西省市场监管局挂牌成立。记者获悉,近一年来,该局推出多项举措,全力构建高质量发展市场监管体系,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形成了大市场、大监管、大服务的全新格局。
提速商事制度改革
挂牌运行一年来,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全面推行“网上办、不见面、快递送”服务模式,大力提高行政许可事项网办率。今年1-9月,全省通过“网上办”设立登记的企业12.63万户,占同期新登记企业数85.17%,其中通过“一次不跑”的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方式办理企业设立6.8万户;食品生产许可纳入“一次不跑”事项。
在此基础上,该局开通动产抵押网上登记平台,开展“以照含证、集约办理”改革试点,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截至9月底,办理“证照分离”事项5.7万件。
全面下放冠省名企业名称登记核准权限,在赣江新区等7个地方试点推进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改革。今年1-9月,全省共通过自主申报方式批准企业名称1.1万户。另外,多措并举提升企业异常名录移出速度,符合移出条件的办结时间由5个工作日压缩到1个工作日。
加强公正监管
“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逐渐完善。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先后组织开展企业公示信息、登记事项和年报定向抽查、食品药品跨部门抽查,全方位推进年报宣传,开通“一部年报咨询热线电话”,今年全省累计归集公示数据3185.4万条,同比增长21%。
与此同时,出台《江西省失信记录市场主体信用修复办法》。截至9月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106401户,占全省企业总数的13%,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19087户,占全省企业总数的2%,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另外,江西省市场监管部门还开展眼镜、加油机、定量包装、商品包装、计量单位使用情况、能效水效标识、民用“三表”等产品计量抽查检查;加强认证检测市场监管,依法撤销南昌华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的资质认定证书;整合5条消费投诉热线,实现12315“一号对外”,截至9月底,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19万件,其中投诉4.7万件。
公正监管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今年1-9月,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5.51万户,同比增长9.76%。其中,企业14.83万户,同比增长11.73%。截至9月底,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76.42万户,同比增长11.45%。其中,企业80.19万户,同比增长15.67%。
守牢安全底线
值得一提的是,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始终坚持“四个最严”要求,严格监管措施,加大监管力度,不断筑牢安全底线。
健全安全监管机制。积极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牵头制定并发布《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规范》《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评价规范》两项地方标准,印发江西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和县乡食品安全办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及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三年提升计划。同时,加强重大敏感内容广告监管,首次以购买服务方式对省内媒体广告开展监测,将全省226家传统媒体及100家重点互联网媒体广告发布情况纳入监测范围。
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特别要压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的安全主体责任。组织开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年”行动,实现企业年度自查率90%以上,其中婴幼儿食品等重点企业自查率达到100%。
抓住安全监管重点。聚焦消费者反映、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综合运用飞行检查、抽检抽查等方式,加大婴幼儿辅助食品、校园食品等重点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全面落实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三年提升计划,全年安排省级食品监督抽检7.4万批次,同比增长11%。突出抓好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加强焰火产品质量监督,组织实施专项监督抽查,对烟火药、焰火产品和礼花弹发射炮筒产品进行批批抽检。共抽查38种烟火药、249种393批次47931发礼花弹、16批次8149个礼花弹发射炮筒产品,确保产品全部合格。
创新安全监管手段。扎实开展特种设备危险源辨识工作,绘制全省特种设备“一图两清单”。改进食品抽检信息公示机制,在抽检信息公布时增加风险解读内容。截至9月底,全省公示食品抽检信息1051期,公示样品总量为65234批次。推行电梯责任保险工作,探索“保险+服务”等新模式。建立健全省市县乡四级监管事权清单、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形成各司其职的职能体系,杜绝“层层批转”的现象。
推动质量提升
当前,质量工作已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江西省市场监管系统充分发挥质量、标准、计量、知识产权等职能整合优势,打好质量提升组合拳。
健全质量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全省系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机制,增强质量工作合力。发挥考核引导督促作用,科学开展市县质量考核评议。市县在质量强市、强县建设上要做到“五个一”(即开好一个质量工作大会,落实好一个质量强省工作实施意见,培育一批质量提升的重点企业,制定一个品牌提升计划,奖励一批质量先进的标杆企业)。加快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江西绿色生态)建设,全面推动水土保持、中药节能等18个行业分中心开展绿色生态标准研究。
增强企业质量意识。质量提升的主体在企业。除做好第三届江西省井冈质量奖评选工作外,该局深入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支持鼓励形成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领跑者标准,鼓励支持企业参与自愿性认证,增加优质商品服务供给。
聚焦重点行业质量。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热敏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建设缺陷产品召回工作管理平台,着力做好召回后续监督与评价工作,提高召回完成率。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加强质量监管,严厉查处生产不合格产品企业。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六个平台、一个联盟”建设,加快创新基地分中心建设步伐,做好中期评估准备。深化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贵州、福建、海南)标准化工作区域合作。建设绿色生态标准(认证)创新联盟,探索建立团体标准制定、发布、认证机制,在相关领域创制、推广、评价、认证一批江西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
发挥知识产权力量。知识产权是转型升级、提升质量的重要推力。该局进一步抓好国家知识产权局优势、示范企业复核考核及申报工作。完善了知识产权保护平台体系,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专利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创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截至9月底,全省共实现专利权质押融资额7.3亿元。江西省2019年度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和示范县”数量全国排名第三,“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数量全国排名第二。
讲好江西品牌故事。一年来,该局支持指导“上栗花炮”等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制定出台本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相关规范性文件。扶持发展一批有机认证产品品牌。加大贫困地区商标扶贫、有机产品认证扶贫、地理标志产品扶贫工作力度。扎实做好商标注册引导,截至9月底,新增注册商标9.6万件,全省现有商标有效注册量38.1万件,同比增长46%,其中现有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137件、注册地理标志商标89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