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燕明
“通观目前国内的酒类市场,黄酒市场不温不火,关键原因之一是黄酒没有将自身的文化价值开发出来,缺少文化定位,也缺乏有效的文化传播。”11月8日,在中国酒业协会、绍兴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25届绍兴黄酒节暨“一带一路”中国(国际)黄酒产业博览会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指出,目前黄酒的文化传播与时代脱节,重点在于如何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寻找黄酒文化发展的突破点。因此,深度挖掘黄酒历史文化内涵,倡导时尚黄酒,弘扬独具特色的中国黄酒文化,讲好中国黄酒的故事,对于黄酒行业来说尤其重要,也是黄酒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王延才指出,当前,酒类市场进入消费者主导时代,酒类消费市场已达1万亿元的规模,但黄酒产业在其中所占份额较小,仅有约200亿元,可见黄酒产业发展速度迟缓,与酒类消费市场的扩容不相匹配。
王延才表示,突破区域性消费的瓶颈是整个黄酒行业面临的问题。黄酒行业应该努力突破江浙沪、突破南方地区,走向全国甚至代表中国独有的酒文化走向全球市场。
同时,他认为,当前黄酒价格并不一定是产品价值的体现,要让产品价值在价格上得到体现,就应该让产品价值得到归位。对于黄酒企业来说,就是如何让消费者明白,黄酒物有所值,或者物超所值。
王延才进一步分析认为,黄酒的龙头品牌与白酒、葡萄酒、啤酒相比,引领作用相对较弱。黄酒行业需要打造龙头品牌,并且形成梯队,突破产业格局和区域化消费格局的瓶颈。
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指出,黄酒产业主要依靠名酒品牌和少数骨干企业支撑,产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整体竞争力不强,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梯队,产业中的小企业众多。同时,知识产权侵权问题较多,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品质良莠不齐,恶性竞争时有发生。
“黄酒要创新品质和价值表达体系,以产区表达、工坊表达、标准表达,准确表达黄酒的品质和价值,构建中国黄酒品质价值表达新体系。”宋书玉分析认为,在品质和价值表达体系中,标准化体系建设十分重要,中国酒业协会未来将通过系列标准的修订与制定,构建起一套完整的中国黄酒品质与价值的标准表达体系。
他还强调,工坊黄酒是黄酒产业未来发展的新模式,工坊彰显的是高品质、高价值,工坊黄酒未来是中国高品质黄酒的代名词,是未来消费升级的必然选择。今后要通过创新体验消费让黄酒的历史文化可观,让黄酒的消费可验,让黄酒的酿艺可学,让黄酒的陈酿可藏,让黄酒的美景可旅,让黄酒的营养可养。
近年来,消费者在选择酒类产品时倾向于选择更低酒度、更具营养保健价值的酒类产品,黄酒的低酒度、高营养保健价值两大优势愈加彰显。宋书玉表示,今后,应通过创新黄酒消费场景,甚至黄酒的专用酒器,不断提升和丰富黄酒消费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