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庞建新
寒冬来袭,对于不少人来说,享受午后阳光的温暖实在是惬意,然而不少人却忽略了防晒。其实,与夏日的骄阳相比,冬季紫外线对肌肤老化的危害并未减弱。研究表明,紫外线是造成皮肤衰老的最大元凶,冬季防晒不可忽视。那么,冬季与夏季防晒区别是什么?防晒产品如何选择?一些“奇葩”防晒方式是否靠谱?
防晒就是防止晒黑吗
有消费者误以为防晒是夏季专属,防晒就是防止晒黑,冬季没有必要防晒。然而,秋冬季臭氧层变得稀薄,紫外线乘虚而入,如果忽略了冬季防晒的重要性,肌肤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伤害。
资生堂皮肤美容专家岑晓娟表示,紫外线是造成皮肤衰老的一大元凶。防晒不单单指晒黑,防晒还能防止皮肤衰老。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主任医师刘玮撰文表示,皮肤的衰老通常分为内在性衰老和外源性老化,后者主要源于环境因素,如紫外线辐射、吸烟、风吹、日晒及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引起,其中日光中紫外线辐射是导致皮肤老化的主要因素,又称为皮肤光老化。
皮肤光老化是从儿童期开始的,局限于光照部位的皮肤出现皱纹,呈橘皮、皮革状,可出现色素斑、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和角化过度。人类从接受日光照射起,皮肤光老化便开始累积,因此从婴儿期就应注意对日光损害的防护。此外,长期阳光照射可使皮肤角质增厚,出现红斑、炎症、皮肤老化,严重者可引起皮肤癌。
护肤专家一致认为,一年四季都应该做好防晒,尤其是高原地区生活的人群。而冬季肌肤受气候影响,新陈代谢减慢,皮肤更新和修复功能减弱,更需要做好防晒工作。
冬夏防晒需求一样吗
很多人都知道,防晒主要是防止紫外线中的UVA和UVB。越来越多的爱美人士和皮肤敏感人群已经意识到防晒的重要性,把防晒作为日常皮肤护理。但他们通常会追问:冬季和夏季防晒有区别吗?夏季未使用完的防晒霜是否可以在冬季继续使用?
对此,岑晓娟表示,冬季与夏季的紫外线照射量是不一样的,消费者可以根据紫外线的强弱来选择不同的防晒产品。
第一,夏天紫外线较强,可以选择防晒值相对高的产品,冬天紫外线变弱,可以选择防晒值略低一些的产品。另外,夏天天气炎热,皮肤容易出油、出汗,可以根据自己的肤质,选择清爽型的防晒品,或者有防汗效果的防晒品。冬季因为气温降低以及环境干燥,可以选择更滋润,或保湿效果较好的防晒产品。所以,夏季使用的防晒品恐怕不适合冬季的需求,需要换掉了。
第二,防晒也要“个性化”,不盲目追求防晒指数。防晒指数选择要依照每个人的日常情况来定。如果是上班族,每天在户外的时间比较短,冬季可以选防晒指数略低一点的,如SPF20-30,PA+至PA++,基本就能维持日常需求。如果是经常户外活动的人群,可以选择防晒指数SPF30-40,PA++或以上。如果外出旅游,比如爬山或去海边则选择SPF值50+,PA+++。此外,也可以选择具有防晒功能的BB霜或隔离霜,既可以起到调整肤色的作用,又能达到防晒的目的。
第三,防晒产品要涂抹够量。消费者应该根据各个厂家产品的说明书按量涂抹,才能发挥出良好的防晒功效,起到良好的遮盖和保护作用。
第四,皮肤敏感人士宜选择物理防晒。物理防晒相对温和,感觉就像给皮肤表面穿一层薄衣服一样,为此敏感皮肤人士可以选择物理防晒产品。
第五,依据个人皮肤肤质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产品。以防晒霜为例,有控油型、水润型、调整肤色型等。消费者可以根据肤质情况以及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油性皮肤可以选择清爽型,干性皮肤可选择水润保湿型。
奇葩防晒靠谱吗
记者了解到,除了众所周知的防晒霜外,一些敏感肌肤人士在冬季会选购防雾霾防晒口罩、长围巾等。此外,各种追求“晒不黑”“晒不老”的口服防晒产品也层出不穷。
记者近日登录小红书APP,搜索“口服防晒”共搜到6531篇笔记。标榜防晒黑科技的口服防晒片有消费者熟悉的乐敦制药口服防晒片 HELi-WHITE,有网友称:“每日两片,服用后可抵挡4-5小时的紫外线伤害。”除此之外,还有法国Caudalie欧缇丽葡萄籽也宣称为“口服防晒霜”,日本进口lindastage口服防晒含片宣称可“美白淡斑全身防晒”,瑞士Burgerstein则推出了口服防晒营养精华。记者登录国内电商平台,发现“口服防晒片”也有销售,例如某电商平台ISDG海外官方旗舰店销售的“ISDG日本进口口服防晒片”宣传页表述为“内服防晒 滋润肌肤”。
对于口服防晒产品的功效,不少消费者半信半疑,也有一些深信不疑。例如一位网友对该产品留言:“这个防晒片吃了一袋有效果,脸上皮肤没有晒黑反而从皮肤深层在变白,手臂在光照下没有起很多发痒的疙瘩,以前如果光照后会起很多疙瘩。”
关于这些号称有黑科技加持,又有美妆博主力荐的口服防晒片(丸)是否靠谱也是争议不断。去年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总局)曾发函警告市面上几款口服防晒产品有误导消费者的市场行为,该新闻在国内市场也一度被多样解读。然而,根据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发布的《皮肤防晒专家共识》,口服药物或食物补充剂,通过对抗光氧化损伤、修复细胞膜和DNA、减少炎症反应等途径减轻光损伤的,只是作为遮挡性防晒和涂抹防晒化妆品等的一种补充,无法直接阻挡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
皮肤科医生提醒消费者,内服产品作为防晒的一种手段,不能取代日常的穿防晒衣、打遮阳伞以及涂擦防晒霜。消费者要知晓这些口服防晒丸(片)的具体成分,不管是口服营养补剂或药品,其宣传的防晒效果都需要有临床试验和数据支撑,切不可盲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