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庞建新
2019年以来,青海省市场监管局不断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严格生产者质量主体责任,健全儿童和学生用品长效监管机制,拓展宣传载体,切实为青海省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开展集中整治,净化市场环境。针对儿童和学生消费特点,以校园周边和商场超市为重点区域,在开学前后和中考、高考前期,集中开展学生文具专项执法行动。在儿童节前期,集中开展儿童玩具的专项执法,重点对包括塑胶玩具在内的6类列入3C认证目录的产品存在的增塑剂超标、未经过认证擅自出厂销售、伪造冒用3C强制认证证书标志等问题进行检查,有力打击销售不合格产品违法行为。其间,检查各类商场超市1439家,开展行政指导50次;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36份;下架退市不合格婴儿推车、儿童玩具、中性笔、学习用台灯等2788辆(个)。同步开展了线上网络经营行为整治,对省内从事儿童和学生用品的电子商务经营者逐一进行排查,综合运用行政约谈、行政指导、行政处罚、宣传引导等手段,督促电子商务经营者特别是平台经营者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在开学前后,重点开展学生校服质量监测专项行动抽样工作,共检查学校452所,检查学生服生产企业17家,对86批次5000余套校服进行了质量检测。
摸清市场底数,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对儿童和学生用品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摸底,建立了青海省20家校服生产企业名录库。组织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对省内20家学生校服生产企业进行了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在符合评定标准的18家企业中评出A级(守信)企业5家、B级(基本守信)企业13家,及时将评定情况向省教育部门进行通报,有效助推了校服企业完善生产流程,保障校服质量。同时,青海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引导儿童和学生用品经营者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商品购销台账制度,培育儿童和学生用品经营者树立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守住质量底线,诚信守法经营。
丰富宣传载体,营造社会氛围。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组织执法和监测人员先后开展“阳光纤检三进”、《电子商务法》进校园专题宣讲活动150次,深入校园、市场、社区,通过召开专题讲座、知识问答、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多媒体电子展板、曝光假冒伪劣商品、开通校园消费知识安全小广播等方式,讲解劣质学习用品的危害和鉴别常识,提高学生健康理性的科学消费理念,近万名师生接受了教育。同时,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分别组织召开儿童和学生用品经营户座谈会,进一步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强化经营户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经营者诚信经营、守法经营意识。其间,青海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协会先后发布了多条购物警示,震慑违法行为,切实提升儿童和学生用品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