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旅游报告
“三逛”领衔夜间休闲活动主流
作者:孟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一:喜欢该城市夜游的原因
图二:会导致游客不喜欢某个城市夜游的因素
■本报记者 孟刚
  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9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大部分夜间游客的游玩时间为1至4小时,79.8%的夜间游客游玩时间超过2小时。夜游者倾向于在夜游地附近选择住宿,住宿地6公里范围内是夜游的黄金地带。
  中国旅游研究院大数据平台4个系列超过5万份调研问卷中显示,从夜间消费的品类上来看,餐饮消费占比超七成;逛公园、逛夜市、逛街“三逛”领衔户外夜间休闲活动主流;虚拟空间休闲活动已成重要组成部分,男性比女性更为喜爱,且已渗透各个年龄层;总体上供需不匹配,文化场景需求是蓝海。
  通过对全国城市夜游出发及结束时间热度数据进行分析,晚上6点多出发,夜里10点前结束为夜间消费高峰期;其次为晚上7-8点出发,夜里11点至凌晨1点结束。分析结果显示,早出晚归长尾效应明显。值得注意的是,积极发展夜间经济的城市游客早出晚归的趋势较为明显。
  从游玩时间看,游客平均夜游时长达到3.2小时,大部分夜间游客的游玩时长为1-4小时,79.8%的夜间游客游玩时长超2小时;夏季则更高频。从游玩距离看,整体趋势呈L形递减。71.4%的游客是在5公里的范围内进行游玩,夜间游客更倾向的是在夜游地附近选择住宿,而不是白天游玩的旅游吸引物附近。
  从性别构成看,女性更偏爱美食和情景,而男性更注重的是夜景的欣赏。其中,中青年群体为头部群体,尤其关注文化场馆和文化节事活动。其中,女性、中青年、高学历、高收入及有孩子的游客对夜游目的地需求更高。从夜间经济区域热度看,“南方更全域,而北方更集中”是重要特点,比如,深圳的夜游是沿海走,而重庆最火的是步行街。
  中国旅游研究院夜间经济课题负责人赵一静博士表示,游客喜欢一个城市夜游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夜景很美,能够使人身心愉悦,夜间的氛围以及夜间的休闲项目很多,以及夜间旅游产品很独特。但是,游客不喜欢一个城市的夜游因素其实很简单,从调查来看,交通便捷度是否有保障、公共设施是否有保障、安全是否有保障都是影响要素。
  夜间经济发展进入了初始发展阶段,截至2019年10月,全国发布夜间经济、夜间旅游相关政策的规划城市已超过40余家。2019年1至9月,国内夜间总体消费金额、笔数分别达到全日消费量的26.81%和23.80%,其中游客占比近三成。
  为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国旅游研究院提出,应适配夜间经济的“老三样、新三样、再三样”概念。
  夜间经济的“老三样”是指夜市、演出和景区。调查发现,城市夜景观光和景区夜游依然是游客夜游的主旋律。夜间经济的“新三样”是指节事、场馆、街区。夜间节事又可以分为文化新载体、城市新名片,而文化场馆是城市新的风景线,街区是高频消费区、新晋网红地。而夜间经济“再三样”是指书店、古镇和乡村。书店更多承载的是一个城市夜间休闲功能,而古镇和乡村更是未来夜游的新去处。比如说,现在的“周庄夜游”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报告》还指出,从景区夜游产品来看,我国景区夜游门票持续弱化,但高精产品相对稀缺。数据显示,景区夜游产品三年来持续高速增长,夜间经济城市中AAA级以上景区夜间开放率达到七成。
  在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路径方面,《报告》指出,一是应坚持政策保障、消费主体培育的发展思路不能动摇;二是政府和主管部门应该从思想上重视夜间经济,在夜间安全、交通、应急设施、公共服务、休闲时间等政策的协调和保障;三是在消费主体培育方面,能够充分地发挥其市场作用,并扩大市场主体、丰富夜间休闲与旅游产品品类。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休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三逛”领衔夜间休闲活动主流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