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据统计,北京王府井出现超过100万人的高峰客流是在夜市,上海夜间销售额占白天的50%,广州服务业产值有55%来源于夜间经济——
一城灯火 照亮一城消费如歌
作者:王小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二:(数据来源:《2019北京商业发展蓝皮书》)
图三:第十三届北京商业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王小月
  夜色之下,城市灯火璀璨,繁华的步行街,夜场的剧场和影院,随着“夜间经济”日渐火热,开始释放出巨大的潜能,带动人们的夜生活日渐丰富。
  近日,在由北京市商业联合会、北京商报社主办的第十三届北京商业高峰论坛上,《2019北京商业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蓝皮书》显示,北京大多数商圈的夜经济供给处于比较成熟的阶段,消费主体是年轻人和家庭消费群,其夜间消费行为具有社交性、互动性和多元性的特点。不过,《蓝皮书》也反映出,目前部分商圈夜经济的业态融合水平、公共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夜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
  当前,我国夜间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各地纷纷抓住契机,推出鼓励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进一步促进城市消费增长。
  今年7月,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推出13项举措,从文商旅各个层面鼓励“夜经济”发展。从地标到商圈再到社区、从联动多业态到调动基础设施。
  北京市商务局10月底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北京市实现市场总消费额19805.5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实现服务性消费额11015.6亿元,同比增长10.2%,占总消费55.6%,贡献率达到72%;实现社零额8789.9亿元,同比增长4.8%。夜间经济正在成为助力消费提质的新方向。
  据统计,北京王府井出现超过100万人的高峰客流是在夜市,上海夜间销售额占白天的50%,重庆三分之二以上的餐饮营业额是在夜间实现的,广州服务业产值有55%来源于夜间经济。商务部一份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有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的一半。夜晚成为拉动经济消费的“黄金时期”。
  尽管部分城市的夜间经济发展已经颇有特色,但目前我国夜间经济整体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不断生长的旺盛需求,大多数地区尚不具备开展夜间经济的条件和能力,消费场景相对匮乏,夜间经济业态并不丰富。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科技部主任王强表示,面向不同目标人群特别是年轻消费群体,应加强夜间经济消费场景的研究与策划,深挖文化、展演、体育、休闲等业态和产品,充分利用商业综合体、剧院、体育场馆等室内设施克服天气影响。此外,除了树立夜经济地标区域外,还应尽快针对活力不足、服务较少的生活、科教产业园等制定夜间经济促进措施,发展体育健身、24小时便利店、深夜食堂等设施业态,提高城市的“烟火气”和“包容度”。《蓝皮书》显示,北京的夜间经济发展与其他国际化消费枢纽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在公共设施配套和管理方面,还存在补足短板的空间。今年以来,北京市已经对于重点商圈的交通服务作出了延长运营时间的举措,但是在部分区域,夜间消费结束后“乘车难,打车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大力发展之外,夜间经济的安全性问题也不容小觑。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马亮表示,夜间消费也会带来一些新问题,比如夜间安全治理问题不容忽视,大量垃圾会给城市卫生环保带来压力,娱乐休闲从业人员工作强度随之增加……这些都是极为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数字化驱动实体经济发展
  夜间经济蓬勃发展,带动了实体商业发展。
  与此同时,实体零售同样面临转型:老牌商场闭店改造,部分百货转型写字楼,零售业态成本加剧,消费人群出现结构性改变。在此背景下,如何盘活上下游资源,如何选择转型方向,如何挖掘消费升级潜力,都成为实体商业面临的新问题。
  以北京市为例,超过5000平方米的大型商业设施有515家,其中超市186家,购物中心115家,百货店111家,专业店94家,专卖店9家。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设施140家,这140家商业设施中建设投入运营20年以上的有18家,运营18-20年的有72家,从数据不难看出,商超普遍面临商业老化的问题,经营方式亟待调整。
  目前,高品质商品和生活服务供给不足,消费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潜力尚待挖掘。在第十三届北京商业高峰论坛上,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孙尧表示,解决北京消费瓶颈问题,应该先推动消费升级。为此,北京市商务局提出“一店一策”,对传统商业改造升级。通过征求意见、调研,对72家开店时间比较长的大型商业设施中的10家进行升级改造,目前已启动长安商场等第一批传统商场“一店一策”升级改造试点工作。
  居然之家作为实体零售的代表,尽享数字化带来的“红利”。去年初与阿里巴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后,借助阿里巴巴的资源和技术,居然之家加快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通过近两年时间完成110家门店数字化重构。据了解,数字化转型为居然之家带来了大数据、大流量,营销、服务更加精准,线上为线下导流功能非常明显,为线下带来增量销售达到17.5%。使用3D场景关联导购工具的商户,导购互相到店销售转换率提升50.6%。
  居然之家常务副总裁任成表示,企业转型升级仍然任重道远,传统商业不转型已经没有出路,数字化是促进消费、推动商业消费发展的新动能。
实体经济应对高品质消费挑战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王耀表示,市场不缺商品,缺的是高质量、合理的商品,消费者愿意为高品质支付高价格。他认为,低价没有未来,只会搅乱市场,真正发展还是要靠高品质,市场始终需要的是好的商品。实体零售迫切需要提档升级,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购物日趋便捷,实体商业如何来面对消费者对高品质和高性价比的需求?
  王耀认为,实体商业需要满足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和精神需求。其中,基本需求属于第一范畴,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更关注高品质、高性价比产品,多为消费者所需求的产品。不同类型消费者关注的是不同产品等级,但高性价比是第一标准。精神需求属于第二范畴,主要体现在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所以,在保证消费者基本需求的高品质前提下,应满足消费者个性、文化等多方面的精神需求。
  2019年是5G元年,未来在5G、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加持下,将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这几年实体经济领域都在讲体验式消费,将5G低时延技术引入到实体店,将有助于提高实体经济体验式消费能力。5G可以助力实体消费,打造低成本、高价值消费环境。”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系统集成运营中心副总经理盛凌志在论坛上表示,5G体现海量连接的物联网能力上,现在实体经济都面临降本增效的难题,比如用电及人员管理问题,有了5G物联网之后,它可以帮助商家节省电费,提升店面运营效率,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提供数字化转型升级能力,利用线上服务和线下打通。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6 版:新消费·风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城灯火 照亮一城消费如歌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