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D(自动体外除颤仪)】
例句:从艺人高以翔到普通的心脏病患者,在心源性猝死的意外中,一个重要的急救角色经常缺失——AED。
背景:11月29日,北京地铁2号线有乘客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死亡。记者向地铁方面确认,该站未设AED紧急救助装置。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4.4万人死于心脏骤停引发的猝死。对于突发心脏骤停的人来说,每延迟急救1分钟,成功率就下降10%;在心脏停跳10分钟后,抢救的成功率几乎为0。
在公共场合,突发心脏骤停有两种抢救方式:进行心肺复苏(CPR);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而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
然而,眼下在国内,AED的配备并不普及,公众对它的使用熟练程度与国外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无障碍影院】
例句:首家无障碍影院落地上海,视障人士可与普通观众一起观影。
背景:不再需要开设专场,也不再需要安排现场讲解,视障人士可以通过加入解说声道的耳机,和普通观众一起欣赏电影。近日,“至爱影院——无障碍观影”项目在红星电影世界上海汶水路超级店启动。这里成为了我国第一家拥有无障碍观影设备的影院。
早在2008年,上海就开始致力于在影院中推行“无障碍观影”。过去几年里,上海已有多家影院开设“无障碍电影专场”,现场安排一个讲解人员“讲”电影。而“至爱影院——无障碍观影”项目则在影片制作方面、放映设备方面、影院运营方面和影院服务方面均有更大的进步。
据悉,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将在上海选出50家星级影院作为“无障碍观影”项目的首批放映影院,覆盖上海市主要城区,方便视障人士就近选择。
2020年1月起,这50家影院将开始全面实施“无障碍观影”项目,并后续专门开设“至爱影厅”,以便观众直接了解无障碍影片及其场次。
【网络爬虫】
例句:被称为“网络爬虫”的自动数据采集技术该如何管理?近期发布的 《数据爬取治理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供了思路。
背景:日前,在CIS2019网络安全创新大会上发布的《数据爬取治理报告》指出,数据爬取作为数据采集的一种高效实现形式,是国内外诸多互联网企业极为通常甚至赖以生存的手段。但是随着围绕数据自动化技术进行爬取和挖掘行为急剧增多,带来了数据权属、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保护、个人信息隐私界限、不正当竞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方面的巨大争议。尤其是近期在金融、内容、电商等各类场景的数据爬取案件频发,这一“灰色地带”必将被提上数据治理议程,已成为非常紧迫的现实问题。《报告》根据现实法律环境剖析了数据爬取在访问进入、数据类型和数据使用三个环节可能的法律风险,总结发现数据爬取治理的七大难点,并针对性提出五项治理原则,包括重视场景化治理、消除过度的数据壁垒等具备实操性的建议。
上海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网络安全处处长王静认为,数据时代面临的各种安全风险和挑战不断凸显,从公民个人隐私数据被违法收集、泄露到关键信息技术设施数据遭受勒索、盗窃,甚至到大国之间的博弈,数据安全已经不单单是网络安全问题,而且成为关系社会稳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声纹识别】
例句:声纹识别将被部分银行采用。
背景:登录手机银行APP,开启声纹验证,用户只要准确说出随机动态码,系统录制语音信息、验证声纹及随机动态码后,就能进行转账、支付等交易……
继“刷脸”之后,声纹识别也将进入我们的生活。近日,平安科技和金融壹账通联合项目组与广发银行签署了声纹核验身份项目,将在银行预防欺诈、提供优质服务方面发挥作用。
根据测算结果,公安部发布《GA/T1179-2014安防声纹确认应用算法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标准,声纹科技产品依据该标准进行数据采集。目前,用户如果按照事先指定的文本读出内容,声纹识别准确率已达99.8%;如不照读事先指定的文本内容而随意发声,声纹识别准确率也能达到99.1%。
相关专家表示,声纹作为金融产品的认证,需要看具体场景。对于辅助核实身份、名单识别、防欺诈、声纹锁登录等场景使用是合适的;但在大额支付类的场景中,如果将声纹作为唯一的认证手段,就需要充分评估风险。
目前,除了金融领域外,声纹正在进入公共安全、智能家居、智慧教育、智能社区等行业,并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