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重庆市市场监管局、江北区市场监管局、江北区民政局联合在五季元养老院开展活动,提示老年人要理性购买保健食品,不要上当受骗。
■张香洪 本报记者 刘文新
从喧嚣都市到偏僻乡镇、从热闹网络到宁静校园、从繁华商圈到和谐社区,保健食品“五进”专项科普宣传活动,正在山城重庆蓬勃开展。“这一专项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普及了广大群众的保健食品知识,提升了消费者的理性消费意识及自我防护能力,构建了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保健食品科普宣传网络,成效突出。”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特殊食品监管处负责人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截至11月25日,全市共开展现场科普活动4253场,举办讲座咨询2618场,印发宣传资料903051份,悬挂宣传标语横幅4282张,设宣传站(台、栏、LED)3099个,专栏、网站发布文章、视频823篇,电视、广播播放信息11764次,公众号、微博发布信息320条,宣传覆盖人数约140万人,现场科普覆盖镇(街)1000余个。
积极营造宣传氛围
记者获悉,这一专项活动于2019年6月正式启动,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率先积极营造宣传氛围,在官网设置保健食品“五进”宣传专栏,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登载保健食品相关法律法规、防范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等保健食品科普知识,及时推送相关活动的情况简报。其中重庆市局官网登载了18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登载了3篇,为各区县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宣传素材,也对活动进一步推进提供了借鉴。
记者了解到,重庆市市场监管局还在重庆卫视播放以“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为核心理念的公益广告,为时1个月,共155频次。特殊食品监管处负责人做客《阳光重庆》网络问政节目,以“普及保健食品知识,防范欺诈和虚假宣传”为主题开展科普宣传,现场接受消费者咨询和举报投诉。在中秋、国庆“两节”期间,重庆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保健食品科普知识及消费提示。
“五进”活动扎实推进
在“五进”活动中,重庆各区县市场监管局认真制定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在按规定的形式和内容开展宣传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扩大宣传效应,将“五进”宣传活动推向高潮。“进网络”:有的区县局与当地主流商业网站签订协议,设置宣传专栏;有的区县局协调当地有线电视、广播每天滚动播出保健食品知识或公益广告;有的区县局还通过车载电视播放。举办现场科普活动后,多数区县局注重二次宣传的作用,通过电视、广播及报刊对活动情况进行报道。“进乡村”:有的区县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多、居住分散等特点,选择在“赶场日”开展宣传活动。有的则根据农村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在村委会活动广场通过悬挂条幅、摆放科普展板、发放科普手册、现场接受咨询等形式,详细介绍人体基本营养等相关常识,从营养学角度阐述如何通过均衡膳食营养及建立良好生活方式来获得健康,并结合近年来的一些典型案例,讲解如何正确认识保健食品、警惕保健食品骗局以及科学选择保健食品。“进社区”:将养老机构纳入重点宣传范围,多数区县对养老机构实施全覆盖宣传。有的区县与当地重点小区物业建立沟通机制,通过业主微信群不定期发送保健食品科普宣传视频,并在小区里悬挂横幅、摆放健康指示牌、发放宣传手册等。“进校园”:有的区县局联合当地教委,在秋季开学前,利用教育系统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工作培训会之机,部署新学期保健食品科普宣传“进校园”工作。“进商超”:利用商圈、商超、药店等经营场所的LED显示屏,滚动播放保健食品动漫片及宣传标语,形成宣传矩阵;将印有“食安赛场”太阳码和防欺诈及虚假宣传的图案、文字的环保手提袋作为现场活动有奖问答奖品。
现场宣传形式多样
截至11月25日,重庆市及各区县监管局共开展现场科普活动4253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8月20日,涪陵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带领食品二科、三科相关人员到大木乡和武陵山乡,联合市场监管所开展保健食品进乡村景区科普宣传活动。
大木乡、武陵山乡地处武陵山脉,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夏季气候凉爽,每年七八月份都会吸引大量“候鸟”老人来此避暑。涪陵区市场监管局根据这一特点,及时组织开展保健食品进乡村避暑专场科普宣传活动。
此次宣传活动重点面向避暑老人以及其他保健食品消费较大的人群,利用中老年人早晨7-9点出门买菜、晚上6-9点饭后散步的两个时段,集中设置宣传展台和流动宣传车,张贴科普海报,发放宣传资料,讲解保健食品知识。一位70岁的老大爷感慨地说,没想到来景区避暑,还能学到保健食品的大量知识,今后再也不会去买保健食品来“治病”了。
8月28日,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特殊食品监管处、江北区市场监管局、江北区民政局等单位,到江北区五季元养老院开展以“科学认知保健食品 明白理性放心消费”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市场监管干部为近百位老人宣传保健食品知识,提示老年朋友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购买保健食品一定要认准“蓝帽子”,看准“蓝帽子”下的批准文号。
(本文图片由重庆市市场监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