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2019年3月15日,江西省委宣传部、省市场监管局和省消保委在南昌八一广场联合举办江西2019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咨询服务活动。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桃莲、副省长孙菊生、省政协副主席陈俊卿和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福平出席活动并视察活动现场。
图二:2019年6月21日,2019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江西主场活动启动仪式在南昌举行,江西省副省长孙菊生和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福平出席活动。
图三:2019年3月13日,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福平和省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朱育松共同启动2019年3·15晚会。
图四:2019年10月29日,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在南昌举办全省百家食品生产企业 “提升食品质量企业公开承诺”活动。
编者按 在即将过去的2019年,江西省市场监管局以民生消费为出发点,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执法,严守“三大安全”底线,积极探索消费投诉信息公示、投诉和解联络机制等长效机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后,江西省市场监管局立即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党组书记、局长王福平要求全系统要自觉用四中全会精神武装头脑,积极推进新时代市场监管工作,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落实好四中全会部署,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的“市场监管篇章”。
■本报记者 朱海 通讯员 沈轼坚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市场监管部门来说,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严守安全底线、营造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是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当前市场监管工作的职责使命结合起来的具体举措,是巩固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成果、构建协同高效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的重要措施。
早约谈 严执法
当好公平竞争的“裁判员”
“江科附中4.6万元/年,雷氏中学3.2万元/年……”2019年暑期,一张关于新学年南昌市各民办学校初一学费标准的图片在朋友圈广为流传。该图片列举了南昌市8个热门民办学校2019年初一学费的收费标准,众多学生家长高呼“读不起”。
面对舆情,江西省市场监管局果断出手,7月30日,专门召开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会,发布《关于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价格行为的提醒告诫书》,提示民办学校必须履行的价格义务、严格规范的价格行为和需要承担的相关法律责任。江西省市场监管局价监竞争局局长魏秋华明确表示,民办学校要树立规矩意识,提高思想认识,严格对照《提醒告诫书》中的有关内容认真开展自查,规范行为,拿出切实举措,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如出现涉及教育乱收费问题的投诉举报,一经查实,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法予以处罚。
对于市场监管部门来说,约谈是“先礼”,执法是“后兵”。2019年6月19日,瑞金市市场监管局接到举报,称位于该市象湖镇的某制衣厂生产加工侵犯“NIKE”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服装。执法人员当即对制衣厂实施了现场检查,发现该服装厂正在生产加工挂有“NIKE”商标的上衣,有430件已经加工好。经查实,当事人未经耐克国际有限公司授权,也未与耐克国际有限公司签订许可协议。执法人员当即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拆除销毁430件成品上衣上挂有的“NIKE”商标,并罚款4万元。
江西省市场监管局执法稽查局局长许居斌介绍说,2019年,江西省市场监管系统持续推进互联网领域、农村和城乡接合部市场、进出口环节、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领域治理,加强重点产品、重点市场、地理标志、专利侵权假冒、商标专用权及其他商业标识权益、版权等方面的执法监管力度,严惩侵权假冒行为,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省共查处专利侵权案件379起,商标侵权假冒案件立案155起,办结167起,案值174.21万元,罚没301.67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4起。在农村食品安全整治活动中,共检查农村地区有关主体4.32万户次,取缔无证生产经营主体122个,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1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3个,查处案件369个,收缴假冒伪劣食品8643公斤。全省“铁拳行动”查办案件587起,涉案金额831.48万元,罚没金额893.84万元,移送公安机关3人。在整治活动中,全省公安机关共办理侵权假冒商品类刑事案241起,破案14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67人,涉案金额4300余万元;检察机关批准逮捕80起涉及侵犯知识产权案中的98人,起诉74起中的123人;人民法院审结案件323件,涉及388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也愈演愈烈。2019年7月初,丰城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该市某房产公司和江西某装饰公司进行了执法检查,发现两公司的设计人员、业务人员、前台等办公桌及电脑上有多份丰城市各小区整栋甚至整个小区的业主房屋信息表。经初步调查,发现当事人未经消费者同意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该行为涉嫌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遂决定予以立案查处。
许居斌告诉记者,2019年4月至9月,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了“守护消费暨打击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违法行为专项执法行动”。围绕房产租售、小贷金融、教育培训、美容健身等10个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行为多发、高发行业和领域,紧盯未经消费者同意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消费者个人信息和向消费者发送商业信息等违法行为,加强执法联动,开展集中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共发现涉案信息16830条,立案查处各类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案件23起,罚没款12.12万元,其中2起案件被列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20个“守护消费暨打击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违法行为专项执法行动”典型案例。
守底线 拉高线
当好食品安全的“守门人”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江西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为保障食品安全,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围绕食品生产经营环节违法违规、保健食品虚假宣传和违规销售、校园食品安全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群众关切的问题,加强隐患排查和问题整治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9年8月20日,由江西省市场监管局牵头打造的江西省农产品标准化及可追溯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消费者只需打开一款名为“生态盒子”的微信小程序扫一扫,便可直接查询到农产品的流通信息或进行消费维权。江西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处长余国平介绍说:“该平台突出体现市场监管部门特色,制定溯源环节标准,规范平台标准,将市场监管部门标准化优势融入其中。同时,构建农产品生产源头统一标准,全程实施标准化。该平台还公开农产品溯源相关标准,方便社会公众准确、便捷地获取权威的标准信息。”
优质农产品一扫便知,可能危及消费者安全的劣质食品更是应打尽打。江西省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总监裘应强介绍说,为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 公安部 教育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开展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的通知》要求,江西省市场监管局等四部门联合开展了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有力地警示和震慑了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彰显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打击假冒伪劣、维护食品质量安全的坚定决心。自联合行动开展以来,江西省共查办食品安全问题案件2152起,罚款金额约2516万元;责令停产停业178户次,吊销许可证30件,取缔无证单位40家;移送案件71起,公安机关立案39起,行政拘留11人。
江西省市场监管局食品经营处处长张忠文告诉记者,在深入开展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的同时,江西省市场监管局还突出抓好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连续6年部署开展全省校园食品安全“护校行动”,督促各地开展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全省共下达监督意见书1921份、整改通知书3060份,立案111起,没收问题食品254.06公斤,清理无证经营单位27家,停业整顿3家,约谈489人;持续推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工作,全面清理食品经营主体资格,严厉打击制售“三无”食品、“山寨”食品、劣质过期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各地共检查各有关主体4.32万户次,取缔无证生产经营主体122个,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1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3个,查处案件369个,收缴假冒伪劣食品8643公斤,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11起、案值12.28万元、罚没19.8万元;以学校食堂、大型聚餐食品经营单位、旅游景区及车站码头为重点,扎实开展餐饮服务及旅游市场食品安全攻坚专项整治活动,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全省共检查食品经营单位8118家,抽检2195批次,排查出各类食品安全隐患4618处,下达监督意见书(责令改正通知书)2226份,约谈责任人382人次,立案61起,没收问题食品157.9公斤,罚没金额57.3万元;全面落实餐饮服务单位主体责任和基层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加快推进餐饮服务单位“实施洁厨亮灶,治理餐桌污染”建设。目前,全省学校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已达85.94%,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餐饮连锁企业、为学校供餐的企业年内“亮晒”率将达100%。
保健食品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裘应强表示,面对社会关切,江西省市场监管局一方面周密部署,深入推进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工作,对全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省级机关发放营业执照的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其他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销售企业等4类企业按“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开展大检查;另一方面,紧紧围绕“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物”的理念,全面开展保健食品“五进”科普宣传活动,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进社区722个,进乡村919个,进网络平台89个,进校园1269个,进商超1083个,印制宣传手册画报3万余份,活动参与人数达10.6万人 。同时,严格保健食品广告审查,加大保健食品广告监管力度;加强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监管,抓好《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宣传;积极推进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工作,以普通食品冒充药品、保健食品和婴幼儿食品,以及企业名称中含有“生物”“医药”“制药”“科技”“保健”“高新技术”等字样获得饮料、糖果制品、方便食品、代用茶、配制酒等类别食品生产许可的企业为重点,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据统计,全省共检查生产经营主体3151家次,查处问题商家20个,涉及金额206.65万元。
创机制 察民情
当好消费环境的“建设者”
2019年3月15日,随着江西省绿滋肴实业有限公司的加入,江西省消保委本级的投诉和解联络单位已发展至72家。加上设区市和县(市、区)的投诉和解联络单位,全省已经累计发展了2168家。
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省消保委副主任谭文英介绍说,所谓投诉和解联络机制,是指在市场监管部门及消费者组织的监督指导下,具有较强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的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主动与消费者和解消费争议的工作机制。投诉和解联络单位必须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始终以消费者为中心,以诚相待,让消费者至上的理念成为“品牌”;必须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全力配合办理消保委调查和转移的消费者投诉,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必须坚持依法开展投诉和解对接工作,把法律作为投诉和解对接工作的基本原则,同时要注重感情,以理服人,做到合情合理合法。据统计,2018年,全省投诉和解对接单位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87.23万件,其中169.29万件得到妥善解决,和解成功率达90.42%,把大量消费纠纷化解在了萌芽状态,进一步推动了消费维权的社会共治。
与此同时,江西省市场监管局不断深化改革,着力全面创新,将消费投诉信息公示贯穿于消费维权工作始终,将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作为市场监管的最终目的。
谭文英告诉记者,解决好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是做好消费投诉公示工作的重要目标。为此,江西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瞄准促进消费重点领域、消费诉求热点行业和市场监管难点问题精准发力,选取投诉量较多、舆论关注密切、与消费者生活联系紧密的重点行业,根据投诉量、调解成功率等指标对经营者进行排序,并予以公示。截至目前,全省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电子屏等各类载体累计公示消费投诉信息15346条,公示经营主体8191家。同时,通过开展消费投诉信息公示试点,努力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和模式,服务发展大局。如于都县市场监管局将消费投诉公示工作与该县“四街同创”(文明诚信经营、食品药品安全、平安电梯、严管一条街)活动以及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有机结合起来,在经营者中广泛开展放心消费创建和消费投诉公示宣传活动,动员“一条街”的经营者主动参与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创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福平表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进行研究并作出决定,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方向凝聚力量,奋斗成就梦想。江西省市场监管系统将深入落实四中全会的部署和要求,严格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加强违法惩戒,以抓铁有痕、孜孜不倦的实干精神开创出全省市场监管事业的崭新局面,努力构建科学、高效的市场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