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门票预约怎样更贴心
作者:孟刚
图片
图片


    图一:北京故宫博物院门票预约页面。
■本报记者 孟刚
  时下,在网上预约景区门票已经成为很多旅游达人的基本选择,但仍有不少游客选择现场购票。今年8月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指出,到2022年,5A级景区将全面实行门票预约制度。那么,推出这一政策的初衷是什么?景区门票预售如何才能更贴心?为此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采访。
门票预约成趋势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近日出台关于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到2022年,所有5A级和热点4A级景区全面实行门票预约制度。
  事实上,目前国内已有十余家5A级旅游景区实施了门票预约制度。如故宫自2015年开始,便开始实行门票预售和“限流8万”政策。而在今年10月19日,重建后恢复开园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发布公告,将景区单日游客接待量最大限量从之前的5000人次调整至8000人次,购票方式仍然是全网实名制预约购买。今年6月1日起,八达岭长城景区也开始实施全网实名制预约售票,游客可提前7天在网上预约购票,预约购票成功后可持身份证直接入园。
  据记者了解,目前,“预约购票+分时段”游览方案在很多景区运用得较为普遍,如贵州黄果树旅游区,游客须提前一天预订门票,并选择4个时段中的一个游览;湖北黄鹤楼景区,游客在网络平台实名预购门票后,须选择5个时段中的一个游览。
  全面实行门票预约制度,对很多景区而言意味着已经运行了半个多世纪的人工售票窗口工作方式也要进行调整。今年国庆假期,故宫、云上草原、拙政园、狮子林、黄果树、都江堰、峨眉山、青城山、黄鹤楼等景区都关闭了线下售票窗口。
  “景区门票的销售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大约5到8年前,国内景区已经大部分完成了门票预定的在线化,即从完全的线下售票,到在各大OTA上销售部分门票,现在国内5A级景区实行门票线上预约已是大势所趋。”北京工商大学旅游与营销系副教授张运来如是表示。
保护资源 方便游客
  景区推出门票预约制度来自于国家政策的推动。记者了解到,早在5年前国务院就发文鼓励景区实行门票预约制度。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就对“抓紧建立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对景区游客进行最大承载量控制”作出了要求;原国家旅游局2015年印发的《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也鼓励建立景区门票预约制度、景区拥挤程度预测机制;而在今年8月23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高政提到,引导演出、文化娱乐、景区景点等场所广泛应用互联网售票、二维码验票,鼓励景区尤其是资源脆弱型景区推行门票预约,指出“到2022年,5A级国有景区将全面实行门票预约制度”。
  对于门票预约制度,很多游客表示支持。“假期出游,最怕去热门景区,大人看头、小孩看腿,不是在度假,而是在‘渡劫’。门票预约、控制景区人流量以后,可以保证景区的公共服务跟得上,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会更好。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北京市民杨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通过预约,景区能够平缓游客数量的波动曲线,有效削峰填谷,不仅能缓解节假日游客拥挤不堪的状况,保障游客游览安全顺畅,也能提升观赏体验,让名胜古迹、自然风光更好地丰盈每个人的心灵。从这个角度来说,景区限流是迈向优质旅游的一个起点。”张运来这样告诉记者。
  除了旅游体验的提升,限制客流量对于景点的保护同样重要。今年5月1日当天,仅八达岭长城景区清理的垃圾就有18.2吨,通过限流为长城“减负”,可以说是必要而及时的保护。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研究员杨彦锋表示:“门票预约制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落实自然景区的容量限制,促进景区保护,另一方面可以迎合大众消费习惯,提升游客体验,促使游客养成提前规划的消费习惯,合理平衡目前假期过度集中的旅游消费释放。”
  不过,门票预约制度无疑给景区容量设置了不能突破的人数上限,客流量减少意味着一定程度减少了景区门票收入。
  张运来分析认为,门票预约制度的推行,和其他关于景区的经营管理政策一样,其实都是在有意推动传统景区改变以门票为主的盈利模式,倒推景区经营体制改革,看似是要求景区打造预约平台,其实是要求景区重构服务体系。
过渡期应加强引导
  随着越来越多的景区加入预售限流大潮,未来,景区门票预约制度普及是必然趋势,但基于国内游客“说走就走”和“窗口购票”的旅游习惯,让游客接受预约制度还应该有一段合理的过渡期,并用合理方式进行引导。
  有游客指出:“看新闻说有的景区全部需要网上预约,不过我觉得应该留一部分现场买票的份额,毕竟有很多人还不会用手机上网预约,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等不擅长使用网络预约平台的群体。很多景区是否会保留针对特殊人群的人工服务点,现场帮助游客解决相关问题也值得期待。”
  记者了解到,对于不同客源结构的部分景区来说,在实施线上门票预约制度时会结合实际需求进行调配。一种是全网预约,门票只在网上预约售卖,还有一种是“线上预约”和“窗口购买”并行。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院长杨德进表示,出游预约习惯需要逐步养成,门票预约制在落实过程中应慎重处理几个问题,不能搞“一刀切”,要注意分类分时进行弹性调整,考虑特定群体需求。如老年群体普遍不习惯网上预约购票,是否有针对不同人群的购票方式?能否尽量延长网上预约时间?能否充分考虑外地游客安排行程的需要?能否通过大数据的帮助,在票源分配上进行更合理的安排?尽量避免因信息不畅、预案不充分、管理不到位等可能导致满腔热情的游客被挡在门外的“遗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还表示,推出门票预约制度的好处自不必说,但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虽然我国法律法规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都有所规定,但现实中消费者因个人隐私信息权利受到侵害而提起诉讼的案件仍屡见不鲜。不少景区往往通过手机APP等一些信息授权工具,在用户不经意间授权之后,将用户信息存储到自己的后台。因此,游客个人信息的采集使用,及一些公司可能将用户信息出售等安全风险也应在制度架构考虑的范围之内。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休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门票预约怎样更贴心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