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执法人员检查老码头火锅店台账。
图二:执法人员检查小龙坎火锅店台账。
本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近日,福建省厦门市食安办开展火锅店突击检查。执法人员与群众代表一同走进火锅店后厨,对后厨环境和食品安全管理状况进行全面查看,重点检查油品、火锅底料的使用以及废锅底废油的处理。
此次行动根据群众留言选择了小龙坎和老码头这两个人气火锅店品牌。在湾悦城的小龙坎火锅店,执法人员查看了库存食用油、牛油火锅底料,以及花椒、香辣酱等调料的进销台账和出厂检验报告。台账显示,该店内废弃火锅油有专业公司接收,每周处理一次。但在检查该店一批泡面的检验报告时,现场负责人表示只能提供该产品去年11月份的相关报告,最新报告目前存放在总部仓库,并不在该店内。执法人员要求餐厅在限期内补齐相关食材的索票索证材料备查。随后,执法人员对后厨卫生环境及设备使用等方面进行详细查看。该店后厨不锈钢操作台干净整洁,食材也按照规定将生熟及半成品分区存放并加盖保鲜膜。但执法人员发现,存放食材的冰箱设备陈旧,无温度显示,当场提出更新设备或在冰箱内添加温度计的整改意见。检查还发现,冰柜内有开封的“香炸油条”未密封,操作间部分配制调料半成品虽然有保鲜膜覆盖,但并未标注明确保质期,需要整改。另外,在后厨加工区的货架上摆放了纸箱,执法人员提示说,纸箱不可进入厨房加工区域。因为外包装物在运输过程中与其他物体表面接触,容易产生大量细菌,且纸制品受潮容易吸引昆虫或留下虫卵。
老码头火锅在厦门是拥有多家连锁店的人气火锅品牌。执法人员来到老码头火锅吕厝分店餐厅,发现餐厅显眼处设置了大屏幕可以直观地看到后厨情况,“明厨亮灶”已落实到位。该店使用的底油为成都总店统一配送的预包装“火锅底料调和油”。检查发现,底油的进货台账完备,废弃油脂和厨余垃圾的回收记录清晰,且与回收机构的合同也符合要求。记录显示最近一次废油回收就在15日凌晨(检查当日),每次回收都有开具的凭证单据。同时,执法人员发现,本应存放“素食、生食”的冰柜内出现了荤食鸭血;金针菇的碟子并未使用保鲜膜分隔;后厨冷冻库中发现了包装破损、可能已经变质的“小油条”;在锅底配置区,红枣香菇等食材未加盖存放。执法人员当场提出整改要求。
厦门市食安办还邀请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现场对上述两家火锅店的干料牛油等火锅底料抽样并进行罂粟壳项目快检,结果显示全部合格。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除了当场给出整改建议外,执法人员表示后续还将组织“回头看”,跟踪复查这两家火锅店的整改情况。从检查结果看,上述两家火锅店总体情况不错,食材存放、仓储管理等都比较规范。
(本文图片由厦门市食安办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