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新奇有趣 宛若置身《上海滩》
看演出正被越来越多人列入旅游计划中,沉浸式、体验式演艺项目或将成趋势
作者:孟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浙江省横店影视城的旅游模式。
■本报记者 孟刚 文/摄
  “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当耳边响起熟悉的旋律,黄浦江码头文化实景演出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走进剧院大门,往来的行人穿着民国时期的服装——这不是《上海滩》,而是浙江省横店影视城推出的大型沉浸式旅游演艺《百老舞汇》现场。
  如今,看一场别样有趣的旅游演出,正在被不少游客列入旅游计划中,旅游演艺带给人们的文化体验和精神获得感正在被旅游爱好者认可。在近日由中国旅游报社主办、上海戏剧学院协办、横店影视城承办的2019中国旅游演艺横店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作为传承文化的旅游演艺正快速发展,旅游演艺需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做好文旅消费的引领者,幸福生活的供给者。
旅游演艺市场增速快
  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实际行动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旅游演艺正处于风口之上。目前,旅游演艺包括旅游演艺节目、演艺装备、主题线路、旅游演艺空间、综合业态转型、衍生品等。
  有研究机构调查显示,演艺和体育等大型活动对于游客选择目的地有很大的影响。40%的游客在旅途中选择看演唱会、音乐会、音乐剧等演出项目,25%的游客在旅途当中会参加艺术节、音乐节等艺术活动。侧重文化体验和精神获得感的旅游演艺也逐渐成为中国旅游市场发展方向之一。
  数据显示,仅2018年,中国旅游演艺的场次达到7.92万场,收入67.34亿元,同比增长9%以上。旅游演艺的总票房已经占到整个演出市场票房的20%以上。旅游演艺的观演人数全年达到4000万人以上,同比增长20%。并且规模还在递增,占比也还在递增。
  对此,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表示,随着大众文旅消费需求大幅增长,旅游目的地正进入体验时代,而随着文旅融合新势能逐步释放,旅游演艺正成为目的地新标配。受益于中国经济转型以及消费升级,旅游人群对旅游内容要求日益增高,从观光旅游转变成休闲文化旅游,推动了旅游演艺大幅增长。据预测,2018年至2021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8.94%,2021年中国旅游演艺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69亿元。
创新趋势多元化
  尽管旅游演艺目前发展态势迅猛,但来自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化产业委员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旅游演艺项目开发与管理存在项目策划、规划、工程建设、项目运营严重脱节等问题,在大型旅游演艺项目中,80%是亏损,10%是持平,10%是盈利。
  因此,旅游专家和业界人士一致认为,应总结旅游演艺发展经验,助力旅游演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如浙江省横店影视城的旅游演艺模式被旅游业界称为“横店模式”。吴必虎表示,旅游演艺产品迭代更新速度非常快,大融合、多产品组合业态将成为主流趋势。横店在一地集聚了几乎所有能采用的表演形式,打造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剧情,在全面性上是独一无二的。
  据横店集团资深副总裁殷旭介绍,横店影视城的发展和经营战略是“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到目前为止,横店影视城共推出旅游演艺秀100多台(个),每年吸引游客2000万人次,并且坚持每个剧目题材不重复,采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打造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剧情。旅游演艺要常变常新,横店所有的演艺每年一定有变化。《大话飞鸿》演出因采用了无厘头的表现手法而被游客津津乐道。据了解,横店每年把最流行的东西融进去,符合当下观众的熟悉度,以形成影视和旅游各自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及影视与旅游交融互动的经营特色。
  吴必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当看到,与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相比,目前的旅游演艺种类还不够多,主要以山水实景、主题公园、娱乐驻场等为主。当下5G、VR、AR等一些新技术的应用,给旅游演艺的创作、观演模式带来很大变化,比如沉浸式、体验式的演艺项目已经在旅游演艺市场初露头角,未来可能会成为趋势。
  中国旅游演艺联盟执行主席梅洪表示,转化率是很重要的,《鼎盛王朝·康熙大典》旅游演艺产品项目的成功在于到承德旅游的转化率的提高,人们来旅游的同时愿意观看演出,而这需要演艺项目善于挖掘本土故事,核心是传导品牌价值,做成文旅热点。
  他同时表示,目前旅游演艺市场的游客转化率还是比较低的。比如桂林、张家界、杭州等旅游城市的游客转化率只有4%,远未达到国际同等市场的水平,而这恰恰也是有待挖掘的潜力。
  创新没有尽头。梅洪认为,未来旅游演艺的一个发展方向是小而美、小而精,在小空间里面融入大故事。比如中国首台环境艺术新实景体验秀《外滩寻梦·上海之歌》,将推出带餐版、夜场版、英语版、音乐剧版等多种形式,以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
打造地方文化消费
  近年来,《印象刘三姐》《鼎盛王朝·康熙大典》《长恨歌》……许多文化味儿十足的旅游演艺获得了市场,赢得了观众。其中,共同的特点就是蕴含丰富的文化。
  当前,旅游发展已经开启了3.0版,即目的地生活时代。“美好生活”既包含本地的美好生活,也包含异地的美好生活。目的地就是异地美好生活方式提供者。在目的地实现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打造目的地内容。
  “视频作者李子柒为什么那样火?其实她给我们传播了一种依托地方依恋的乡愁文化,未来旅游演艺的发展,肯定也要走这一路线。”吴必虎如是表示。
  所谓地方依恋,是指环境为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提供刺激,这种刺激的潜力是无限的,它可能影响我们的个性、目标或者文化,然后在某个特定时期作用到价值观赏情感上。
  “除了物质消费,精神文化消费对人们也必不可少。”吴必虎表示,未来演艺产品要打造地方文化消费。在此基础上,旅游演艺应突出“地方依恋”,注重“地方IP化与IP地方化”,把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为娱乐产品,
  横店模式将吴越文化作为横店旅游演艺产品的创新开发,其他旅游演艺模式也可以从横店模式汲取经验,实现从“门票经济”到“IP内容创新”和“场景消费运营”的转型升级。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休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新奇有趣 宛若置身《上海滩》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