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小月 孙燕明 孙蔚 孟刚 庞建新 桑雪骐 武晓莉 李燕京 聂国春
化妆品质量安全监管趋严
近年来,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增速可观,其质量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热点。网购、直播、短视频等新渠道繁荣“提速”行业发展同时,非法添加、假冒伪劣等问题多发,化妆品质量安全面临新挑战。为此,2019年本报持续关注化妆品质量安全:从全国化妆品抽检工作会议披露数据,到梳理国家药监局对化妆品质量飞行检查的通报;从二孩时代家长关注的儿童化妆品非法添加等问题,到频频抽检染发类等产品的监管重点,化妆品专家和质检专家对种种消费现象进行深度解读,并向广大消费者提出消费建议。
未来,“美丽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需强有力的市场监管,行业机构监督,企业自律,以及消费者素养提升共同推进。
(详见2019年9月13日、20日时尚·休闲版)
加大保健食品监管力度
保健食品一直是食品药品安全治理的重点领域。
自2019年1月8日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13个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100天的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重点围绕与百姓日常消费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领域,集中整治社会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食品(保健食品)领域中存在的虚假宣传、虚假广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规直销和传销,以及以“保健”为名开展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围绕保健食品市场监管的焦点难点问题,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发布了《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了《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产管并重,社会共治。
市场监管总局采取多种方式宣传保健食品科普知识,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了保健食品知识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进商超、进网络“五进”科普宣传活动。
(详见2019年7月—12月“特殊食品安全监管”“保健食品五进科普宣传”专栏)
夜间旅游加速发展
2019年2月19日,百年故宫开启首场“夜游”活动,呈现出一票难求的火爆局面。尽管有争议,但以夜间游览为主题的旅游方式收获了市场的肯定。随着旅游消费的日益多元化和旅游供给的提质挖潜,加上全国各地频频出台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夜间旅游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在2019年迎来大发展。
如今,多元的夜间消费场景为城市的夜晚注入了活力。游客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体验更多活动,享受更多服务,文化体验已成为夜间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旅游行业对于夜间旅游前景整体都颇为乐观,但目前夜间旅游还存在供给不足、供需不匹配等问题。总体而言,夜间旅游尚处于市场导入期和产业培育期,需要研究机构、大众传媒和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和精心呵护。
(详见2019年3月25日休闲版)
呼唤网红食品严守安全
2019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带着猎奇心理将目光转向那些颜值高、口味新奇的网红食品。其出现顺应了互联网战略,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网红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网红食品被热捧的同时,负面报道也层出不穷。过期、细菌超标、来源不明……这些食品行业的“大忌”,却频频发生在一些当下热门的、极具人气的餐厅和食品店。
安全营养,一直被消费者所重视,为何一些问题“网红食品”却能误导消费者的判断?这与商家的营销策略有很大关系。网红食品体现的是创意和潮流,对网红食品要有包容的心态,鼓励其创新。但若非建立在安全基础上,而是把消费者的心理弱点作为掘金利器,绝非长久之道。
(详见2019年1月14日食药版)
5G走入百姓生活
5G牌照发放,可能是2019年信息通信行业最重要的一件事了。
5G的到来更加深了信息通信行业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三大运营商公布5G套餐,标志着5G正式走入普通消费者的生活。
尽管对于普通用户来说,5G带来的变化,表面上看并没有前4G那么直接,但被视为社会信息流动的主动脉、产业升级转型的加速器、数字社会建设新基石的5G,必将在助力我国经济实现从高速度发展到高质量增长转变的同时,通过赋能千行百业,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详见2019年11月27日网络版)
楼市“抢人大战”愈演愈烈
2019年4月,发改委公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明确各地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利度,放宽落户条件。
此后,各类城市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300万人口以下的大城市,户籍松绑政策层出不穷。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全国超过160个城市对外发布了各种类型的人才政策,与2018年同期相比上涨幅度超过40%,还有超过30个城市陆续出台了新的落户政策。
考虑到楼市现状,户口等同于购房资格,放开落户限制也就意味着变相降低了限购门槛。
(详见2019年4月12日楼市版)
超前点播被吐槽
视频网站在2019年实现了标志性的转变。在收获巨大数量用户的同时,视频网站的亏损也在不断扩大。
急于减少亏损的视频网站打起了付费会员的主意。承诺付费会员不用看广告,但是网站设计出会员专属广告,有剧中弹出式广告,有剧中插播式广告,花样翻新让会员们怨声不断。
广告并不能满足扭亏的需求,超前点播成为了新的收费模式试点,就是会员进行二次缴费后可以提前其他会员多收看几集剧集。这一做法终于让消费者们爆发了,两位律师将爱奇艺、腾讯视频告上了法庭。对《腾讯超级影视VIP会员服务协议》中,“视频网站有权进行VIP会员权益的变更、调整、取消、增加”的条款提出质疑。
(详见2019年12月25日互联版)
保险搭售花样翻新
在线订票平台花式搭售保险曾经套路了众多消费者。在各地银保监局的严监管下,OTA平台强制或默认搭售现象大幅度减少。不过,2019年强制搭售保险问题依旧,只是转移了阵地。
机场值机柜台成为默认搭售保险的新阵地。根据消费者的投诉,海南航空公司多个机场的值机柜台存在不征求消费者意见,直接让消费者付款购买意外险的情况。
借贷场景则成为强制搭售保险的主阵地。国务院办公室督查室的通报显示,平安银行北京分行等多家银行在办理小微企业贷款、个人抵押经营贷款时违规搭售人身险产品,导致企业和个人融资成本变相提升。现金贷等网贷平台更是将“砍头息”包装成借意险,要求借款人借款时必须缴纳数百元的保费,并将保险费一起放入借款本金中计息。在银保监会叫停险企与借贷平台合作,开展自查清理后,仍有太平洋人寿、阳光人寿等8家险企被银保监会点名批评。
(详见2019年7月2日理财版)
智慧管家竞争激烈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进入千家万户。在智慧家庭场景中,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冰箱……谁将成为智慧家庭的“大管家”,这是目前各方争论的焦点。
有业内专家指出,目前智慧家庭的推进主要是企业各自为战,各自为政。所采用的技术标准和协议不能有效地实现彼此间的相互兼容,消费者想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购买智能设备,面临着无法连通的风险,这些将阻碍智慧家庭的发展进程。同时,使用的便捷程度也是影响消费者是否愿意尝试智能化产品的重要因素。
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姜风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接入互联网、物联网,众多家电厂商的智能云平台从私有走向开放共享,信息安全风险也随之扩大,实施互联互通的厂商间达成一致的信息安全要求势在必行。
(详见2019年12月25日数码版)
“山寨花招”打假重点
每当一个品牌大热时,与之雷同的店铺、产品层出不穷。类似喜茶、鲍师傅等新兴网红品牌纷纷被山寨,店面logo、字体及产品品类等都与原创店铺颇为雷同,除了资深粉丝,大多消费者都难辨真伪。这些被仿冒、被山寨的新兴品牌不得不走上维权打假之路。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兴网红餐饮品牌商标意识不强,是造成品牌被仿冒、抢注的主要原因。
针对当前市场上存在大量抢注知名度较高商标、侵犯他人权利、占有公共资源、反复抢注等商标恶意抢注的行为,监管部门正在逐步加大整治力度,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不仅有利于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和公序良俗,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市场主体与其他市场参与者崇尚创新。
(详见2019年4月5日新消费版)
单身经济追求个性化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已经达到2.4亿人,独居成年人口超过7700万人,结婚率仅为7.2%,创下近10年新低。数以亿计的单身人士背后是巨大的市场需求,“独乐乐”的消费需求日益强烈,由此催生了一人食餐厅、单身公寓、拼客旅行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单身经济渐渐已衍生至生活的方方面面。
单身经济的崛起,既是市场经济发展也是社会转型的必然。社会发展给个人追求自在生活方式提供了可能。
未来,单身经济下规模经济带来的竞争优势将有所削弱,创意、个性的差异化产品会更加受到市场追捧。
(详见2019年10月18日、25日新消费版)
打造养老助老新模式
面对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今年以来,养老产业支持政策频出。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着眼近年来各方反映较多的制约医养结合发展的难点问题,提出多项政策措施,强化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衔接,在土地、税收等方面支持医养结合机构建设。
民政部在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加快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捷养老服务,打造多层次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创造养老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
(详见2019年10月11日保健版)
(本文由王小月、本报记者孙燕明、孙蔚、孟刚、庞建新、桑雪骐、武晓莉、李燕京、聂国春采写,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