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时间,蚂蚁金服旗下的相互宝成员数增至1亿人。低参与门槛、低成本的特点,推动网络互助逐渐成为老百姓在社保医保之外的第三份基础保障。日前发布的《2019中国网络互助发展专题研究报告》预计,目前国内网络互助参与用户超2亿人,未来三年增长空间巨大,到2022年参与用户规模将达到4.85亿人。
2011年国内首家网络互助平台诞生。此后,网络互助行业经历了兴起、粗放发展、大量倒闭的调整期。2018年支付宝上的大病互助计划相互宝问世,以“免费加入、后分摊费用”的模式,一方面降低了互助保障的门槛,一方面避免了资金池的问题。
随着相互宝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网络互助行业也被重新带热。2019年1月2日,滴滴上线金融服务频道,并推出点滴相互。5月,苏宁开始低调内测网络互助产品宁互保,称可为参与会员提供包括最高30万元的抗癌互助金和最高10万元的身故互助金。6月,360公司也发布360互助,同样切入健康领域。11月15日,百度“灯火互助”大病守护计划悄然上线,面向出生30天到60周岁的用户,0元加入,该计划可添加家人,最高互助金为50万元。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的互助平台已有11家,会员共有2.2亿人,其中有6家为0元加入。
根据相互宝的统计,过去一年中,在相互宝获得互助的已达到1.4万人,其中80后、90后占主体。在蚂蚁金服副总裁尹铭看来,相互宝是医保、商业保险之外的补充。他说,保险产品的目标客户是高净值人群,而在城市、城镇、农村里有大量目前商业保险还未触达的人群,这部分人群对保险产品的价格有点望而却步,相互宝这样低成本的大病互助产品给他们带来了一定保障。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室副主任尹振涛也认为,网络互助计划之所以能够吸引大量的用户加入,除了互联网获客能力和客户体验等优势外,更重要的还是网络互助计划正在填补商业健康保险无法覆盖的空白,成为了居民在医保、商保之外的新选择。网络互助计划减少了居民基本医疗的负担成本,激发了老百姓的保险保障意识。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对4.2万名相互宝成员进行的调查也很能说明问题。调查发现,受访者中,10%的人除了相互宝外没有其他任何保障;30%的受访者年收入低于5万元;76%的成员加入相互宝的原因是“担心得病,多一份保障”;51.5%的人在加入相互宝后会考虑再购买保险来增强保障,而在非相互宝用户中,这一比例仅为20%左右。
北京大数据研究院保险大数据中心主任赵占波表示,除了低门槛,网络互助计划最大的特点是去中心化,降低客户的成本,这符合新一代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和偏好。因此,在信用体系保障下,网络互助依旧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互助计划目前并未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对其进行约束,风险不可忽视,比如预付费和资金池的问题、信息真实及平台透明度问题等。专家认为,如何完善监管、完善理赔机制、实现透明运作及可持续经营将是2020年网络互助行业的待解难题,消费者在加入互助计划时,要弄清平台的运作模式,这样才能选准自己需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