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精准抗疫 大数据秒杀大喇叭
作者:武晓莉
图片


      “急寻1月21日D3937次动车7号车厢乘客”“急寻1月25日8L9564次航班由杭州飞往赣州的旅客”……
  疫情当前,一则则刷爆朋友圈的寻人启事提醒人们:你的某一次行程可能就与病毒擦肩而过,而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却不知所踪。对此,有人提出疑问:科技时代了,实名制呢?大数据呢?为什么还是朋友圈这种“寻人基本靠吼”呢?
  防止引发恐慌的最佳方式莫过于精准的信息统计和披露了,而解决社会信息渠道寻人的困难和低效,恰恰是互联网的先天优势。过去的几天,高德、百度等互联网头部企业纷纷推出基于大数据和智能算法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寻人应用。通过“新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同乘查询”窗口,只要输入自己乘坐的交通工具、车次、航班号等出行信息,就可以非常快捷地查到是否与确诊者同行。根据查询结果就能采取自我隔离、就诊等必要措施。最关键的是这种查询方式非常快速精准,能够有效避免大喇叭式的寻人造成的不必要恐慌。
  互联网在抗疫中的“硬核”特性还体现在信息传递层面。辟谣平台能有效传递准确信息,让谣言无处遁形,稳定人心。疫情实时动态几乎是所有人每天必看的信息,互联网产品为人们提供透明、真实的信息,帮助打消公众的恐慌情绪。
  继丁香医生和360之后,搜狗也推出了“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实时动态”系统,其中包括疫情分布、实时动态、患者同程查询、官方辟谣、紧急援助、发热门诊名单、防护知识、在线问医生等功能。“请问您家目前住了几个人?从哪里来?去过哪里?”除了不时响起的敲门声之外,居委会电话、物业群、工作群、小孩班级群……记者几乎每天都要通过各种渠道汇报健康状况、旅行信息等详情。
  及时收集信息,防范风险于未然,是发现和预防新型肺炎疫情的必需手段。但诸如每天在微信群接龙汇报健康信息等方式,可能会淹没一些有用的信息,而工作人员戴着口罩上门统计也可能会增加传播风险。
  互联网产品可以提升信息收集管理效率,保障远程多方协作,让社会各类组织高效运作。腾讯第一时间针对疫情防控升级并免费开放了腾讯文档功能:上线6类疫情统计模板(春节假期员工健康信息报备表、春节假期学生健康信息报备表、武汉返乡人员统计表、学生每日健康信息上报表、2020春节返工时间统计表、员工健康信息收集表);免费开放会员服务,同时在线编辑人数提升至200人。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抗击疫情·特别关注】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精准抗疫 大数据秒杀大喇叭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