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食事时评
战“疫”正当时 分餐更健康
作者:金根


      一顿饭感染一桌人,一场酒席连累一群人。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内多地爆出因聚餐、聚会而导致群体性感染的案例,也正因如此,不出门、不聚餐、不扎堆,成为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要诀之一。
  2月16日,江苏省苏州市文明办联合相关单位共同发布《文明餐饮倡议书》,倡议实行分餐制,鼓励合理分餐,推广公筷公勺,机关事业单位、学校食堂带头营造分餐环境,疫情期间不聚餐,在外就餐候餐佩戴口罩,引领分餐新风尚。2月17日,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向其海内外会员以及各国中餐业行业组织、中餐企业发出倡议,培养健康饮食习惯,阻断餐桌上的疾病传染路径,共创中华餐桌文明,实行“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实行分餐制已成为业内共识。
  当前疫情防控到了关键阶段,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首先要了解和掌握病毒传播的途径、渠道和形式。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反复指出,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基于此,常通风、戴口罩、勤洗手等无疑就是科学防控的有效对策。不过,其中还有一个要点容易被人忽略,那便是中国传统餐饮文化带来的饮食卫生问题。
  想想看,既然“飞沫”会传播疾病,那么“口水”必定更能传播疾病,而我们传统餐饮文化有合餐、合食习惯,一盆菜大家吃,一锅汤大家舀,一群人从一个盘子夹菜吃、相互用自己的筷子给对方夹菜,合食、合餐被认为是亲密、热情的体现,但其中唾液传播疾病的风险完全被忽略,甚至是被无视。而这个习惯恰恰是餐桌上传播疫情的症结所在。现实中那么多因聚餐而引发的新冠肺炎确诊案例,就是最有力的明证,也是最痛心的教训。
  正因如此,无论是从抗击疫情扩散的需要,还是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考虑,以更文明的分餐、分食制替代传统的合餐、合食习惯,都已到了“形势逼人”的阶段。
  推行分餐、分食制,大家在观念上能不能接受、在实践中是否可行呢?去年,曾有专业媒体做过这项“功课”:对2007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46.4%的受访者表示在家吃饭时会采用分餐制的用餐方式。而在外面吃饭时,56.2%的受访者会采用分餐制,59.3%的受访者建议餐桌上使用公筷或公勺。这至少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很多人已经认识到了合餐、合食的弊端。因此,全面推行分餐、分食制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
  已经发生的疫情也催人反思、催人改变。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比平时要多得多。”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深刻检视反思传统的饮食文化、饮食习惯,着力推行分餐、分食制,应当就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战“疫”正当时,当前疫情防控仍然是头等大事。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关键的就是把“防输入、防扩散”的工作和措施做实做细做到位。与此同时,对于每家每户、每个单位来说,分餐、分食的好习惯也要从当下就养成起来。即使做不到完全分餐、分食,也要从推行公筷、公勺做起;即使全面推行有难度,也要让有条件的食堂、餐厅以及家庭先行动起来。毕竟,分餐、分食才是更卫生、更有利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 (金根)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抗击疫情·特别关注】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战“疫”正当时 分餐更健康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