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由吃引发的共鸣——
被边缘化的“做饭”有了社交新属性
作者:王小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王小月
  “电饭锅蛋糕、双皮奶、红糖馅的炸糕、鸡蛋灌饼都做了,竟然都是一次成功。”秦岩发了一条朋友圈,还配上近期的美食成果照。
  受疫情影响,宅在家的人们或出于对健康营养的需求,或是对居家生活的一种调剂,一日三餐成了每天的头等大事。
  朋友圈、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开始了美食分享与比拼大赛。而在微博热搜上,“中国人有多爱吃螺蛳粉”“双皮奶”“白糖稞”等与美食相关的话题也都被热议。“在我曾经的想法里,一直认为做饭是一件比较边缘化的事,但这次疫情来临,忽然发现这件事儿很受关注。”下厨房APP创始人王旭升说。
  如今,做饭已不仅仅满足于“吃饱”这一层面,社交网络的丰富,让在家钻研厨艺、观看美食视频,成为新的生活、娱乐方式。
方便食品“回暖”
  对于“懒人”来说,方便速食食品比买菜、做菜、刷锅洗碗更具有吸引力。
  此前,方便面一度被消费者视为“不健康”,自2013年起,国内方便面市场连续几年处于下滑状态,2016年的方便面销量已从2013年的462.2亿包下滑至385.2亿包。而从2018年起,由消费升级趋势催生出的“高端化”方便面成为了市场新宠。
  “宅家”成为所有人的共识,这个特殊的春节档,使得方便速食食品再次实现爆发式增长。
  京东大数据显示,从除夕到初九的10天时间里,京东平台的方便食品成交金额增长3.5倍,仅方便面一类就售出了1500万包。而苏宁大数据显示,2月3日至2月6日,苏宁小店速食产品销量环比猛增174%,方便面销量环比猛增了342%。而到2月10日至2月13日,这一趋势并未改变,苏宁自嗨锅销量同比增长370.27%,方便面销量同比增长357.59%。
  在淘宝天猫平台,小火锅、方便面、烘焙小蛋糕成了宅家三大美食,2月以来,上淘宝搜“小火锅”的人增长30多倍;搜“方便面”的人增长了200多倍;搜“烘焙半成品”的人增长了100倍。
  火锅、麻辣烫等鲜香麻辣的美食是国人的心头好,一份“九宫格”夏季可以吃得大汗淋漓,冬季吃完暖意融融,一年四季都有必吃不可的理由。
  对于美食的迫切需求,自嗨锅、海底捞小火锅等速食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十分火爆。
  据了解,近期自嗨锅在京东超市、天猫超市等在内的线上自嗨锅订单量增加了200%-300%,除了新顾客尝新外,还有部分老顾客囤货。
  几日前,《中国消费者报》在多点APP、永辉生活、天猫超市等线上平台看到,海底捞小火锅、自嗨锅一经上架就被抢购一空,经常会显示“补货中”状态。近期,随着企业陆续复工,供应充足,在一些平台下单不像以前那么困难了。与之相对应的是,淘宝上的商品热搜关键词宅家三大美食:方便面、自热小火锅、面包的搜索量一次性直降了13%。“受外卖兴起、健康膳食的影响,国内方便面消费从2013年的462.2亿份跌至2017年的389.6亿份;2018年国内方便食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比全国食品制造业低2.06%。”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对《中国消费者报》表示,随着消费升级,方便食品产业已经转向高品质发展,比如自热锅、脱水果蔬的热销,会加速消费者对方便食品的认知改变,促使消费回归。
“宅家”做美食
  因为工作原因,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李淼过去吃饭基本靠外卖。最近她也晒出自己蒸的包子和花卷。“我可能是飘了,都敢做面食了。”
  近日,美团发布了《2020春节宅经济大数据》,尽量避免出门的这个春节,在家中钻研厨艺成为全民娱乐。数据显示,美团外卖上烘焙类商品的搜索量增长了100倍。同时,包括蔬菜、肉、海鲜等在内的食材类商品平均销量环比增幅达200%,香菜以接近百万的销量和土豆等一起,成为了“国民蔬菜”。
  通过美团外卖搜索“烘焙”寻找相关商品的次数增加了100多倍,并带动了酵母/酒曲商品销量增长近40倍,饺子皮销量增长了7倍多,说明确实有很多人在家中蒸馒头、烤面包、包饺子。
  大量的宅家时间加上互联网美食社区的大量做菜课程,大大激发了人们的烹饪欲望。豆果美食也在微博上宣布,从1月27日开始,全站付费厨艺课程全部免费。
  下厨房、豆果美食等食谱类APP也迎来高光时刻,访问量暴增,甚至出现了宕机。数据显示,与去年春节同期相比,豆果美食日活跃用户量上涨113.47%。
  大众点评必吃榜也联合各大餐厅分享招牌菜菜谱,不仅有大厨视频讲解,也附上了配料表和做法。同时在“跟着大厨吃必吃菜”话题下,鼓励“吃货”分享美食笔记或视频内容。
  不少网友也表示“没想到自己这么有天赋,疫情结束可以去开店卖麻辣烫、酸辣粉了”。
  四川人陈怡然发朋友圈打趣道:“一周吃两顿火锅是啥子家庭条件?关键屋头还有鸳鸯锅。”
  “花式宅家攻略”“宅在家美食才艺大比拼”“朋友圈手工凉皮大赛”等自发性“赛事”,从短视频平台、食谱类APP转战到朋友圈、微博,美食达人们比拼的项目从凉皮到油条,做饭这件事也被赋予了社交属性。
开启“大厨直播带货”
  疫情在让餐饮业遭受重创的同时,也催生了更多创新。
  不少实体餐厅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开启了“大厨直播带货”模式,帮助餐厅吸引消费者实现较高的转化。
  西贝莜面村、云海肴、花舍咖餐厅、小恒水饺、眉州东坡酒楼、荷风细雨等10多家餐厅,也在通过名厨直播对餐厅中央厨房出品的半成品菜品进行带货,用户下单,可配送到家。
  在豆果美食直播上,在西贝莜面村工作了15年的厨师王若飞带来西贝招牌菜牛大骨。第一次做直播的王大厨略显紧张,大多数时间只低头盯着灶台,偶尔介绍一下。但这并不影响网友的热情,一时间直播间已有5万多网友。
  通过这一次“朴实”的直播,西贝的“牛大骨”售出533份,半成品“香辣羊蝎子锅”售出684份。
  花舍餐饮集团董事长郑金艳说,“虽然第一次参加‘大厨直播’,但在直播中我们主打的半成品菜‘大黄鱼’卖出了600多份,让我们更有动力研发新的半成品菜肴,之后也会根据大厨的‘带货能力’给予奖励。”
  据了解,在淘宝直播上,已有30余家餐饮企业报名入驻、开播,眉州东坡已经把后厨改成了直播间,在直播中大厨教粉丝做元宵,通过直播推广和外卖,完成菜品的线上销售。
  由于部分地区禁止餐饮单位经营堂食,不少以经营堂食为主的餐厅纷纷转型做外卖、团餐或出售生鲜食材,研发适合外卖的菜式,并推出无接触外卖。
  直播带货的半成品菜肴成为有诱惑力的热销产品,缓解了疫情给餐饮业带来的运营压力,也为更多餐饮品牌找到新商机。
  朱丹蓬表示,研究消费者痛点,把握新机会,升级创新,才能创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疫情结束后企业的做法才是拉开差距的关键。未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会在传统餐饮业中持续下去。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抗击疫情·特别关注】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被边缘化的“做饭”有了社交新属性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