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刚
近日,各行各业陆续复产复工,各地的景区景点也在陆续开放。有平台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近四成景区开放。与此同时,景区的卫生防疫管理也被置于突出的位置。2月25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景区恢复开放提出“18条要求”:疫情高风险地区旅游景区暂缓开放,疫情中风险和低风险地区旅游景区开放工作由当地党委政府决定。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仍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时刻,特殊时期游客要尽量减少出游频次,不要聚集扎堆。
多地景区开放
因疫情影响,全国各地博物馆、旅游景区、公共文化服务单位自1月22日起陆续停止对外开放,随着多地疫情逐渐稳定,部分景区有序恢复了开放。
连日来,杭州、南京、济南等多地纷纷出台相关办法,有序恢复景区开放。2月20日,海南省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发布消息,三亚市A级旅游景区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在2月21日全部恢复营业开放。江苏省南京市决定自2月20日起,全市旅游景区分批有序恢复运营。首批开放的有景区、公园共11家,开放范围为开放式景区或景区开放式区域的室外区域,包括中山陵、玄武湖、南京城墙等。
此外,2月19日起,浙江杭州西湖按规定有序开放已关停的公园景点,所属的露天型收费景点原则上按正常经营时间开放。景区日接待量原则上不超过承载量的50%,并分时段安排团队游客间隔性入园,提倡团队游客不超过30人,所有游客要求佩戴口罩参观游览。杭州官方微信公众号杭州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月24日,杭州市103家A级旅游景区已复工67家,复工率65%,对外开放42家,开放率41%。
驴妈妈、携程等旅游网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包括长白山风景区等在内的超过300家知名景区开园。根据同程艺龙景区数据,截至2月24日,全国范围的景区开园率达38.1%,除了黄山、九华山以外,灵山大佛、周庄、同里古镇、千岛湖,婺源、绍兴沈园、龙门石窟、海角天涯等也均于2月19日起陆续开放。
防疫仍为首位
记者注意到,抗疫还在继续,各大景区在有序开放的同时,都把卫生防疫工作提升到了首要地位。如要求全程佩戴口罩、排队和游玩时保持一定距离(间隔1.5米以上)等。
如黄山旅游采取网上实名预约和线下扫码非接触式购票的方式,要求团队游客不超过30人,实行分时预约,间隔进山,所有游客进入景区必须佩戴口罩,排队间隔不少于1.5米。杭州西湖景区进行实时游客量控制,日接待量原则上不超过承载量的50%,并分时段安排团队游客间隔性入园,提倡团队游客不超过30人,且要求所有游客佩戴口罩参观游览。
山东省济南市新冠肺炎疫情处置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近日发布的《关于A级旅游景区有序开放的指导意见》指出,景区按相关要求申报,经检查批准,可有序开放。大空间、开放式、山岳型、自然类景区优先开放,景区内游览服务功能优先,大空间区域优先,以室内参观为主的场馆暂缓。景区游客日接待量不高于最大承载量的50%,瞬间承载量不超过30%。另外,发现体温超过37.3℃的游客,禁止入园并规范处置。
此外,记者还发现,一些景区临时下调了门票价格,如蓬莱阁景区于2月26日正式恢复开放,大门票价格暂时调整为85元/人次(原价100元/人次)。同时,疫情解除前暂不接待团队游客。
为了让景区有序逐步开放的同时做好防疫工作,一些在线旅游企业与多家景区联合推出防聚集规范。
如驴妈妈旅游网2月26日宣布与黄山风景区、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等全国知名景区,共同推出“山河无恙·放心游玩”景区联盟倡议,打造疫后出游10大保障,内容涵盖景区公共卫生和场馆防控、景区游览管理、景区智能化运营等多个方面。此外,驴妈妈旅游网还将对景区开放后的运营管理提供大数据服务和技术支持,帮助景区升级改造票务系统,实现实名预约制、电子化管理等智能化管理;接入“健康码”,实现无接触式查验以降低游客风险,全方位保障游客健康。
另外,一些陆续开园的景区则与携程联合推出“安心游联盟”和九重保障,包括无接触服务、实名制认证、大数据防控预警等。针对客流聚集问题,围绕“不超标、不排队、不聚集”3项目标,推出10项措施建设安全旅游环境,同时也呼吁游客遵守管理、文明出游、自我防护,共建“安心游”。
高风险地区暂缓开放
“上周末,我在东坝郊野公园发现游园的人增多了,从停车场就能看得出来。”北京的周女士在微信里这样告诉记者。
目前,随着各地疫情的逐渐稳定和景区开放数量的增加,游客人数在不断增加,如2月20日至2月26日一周,驴妈妈平台门票预订量每日增长速度均超过120%。来自携程的数据显示,2月19日至2月25日,携程平台国内景区门票预订量以每日100%的速度增长。
针对当前游客增加的情况,多地发布紧急通告强调疫情尚未结束。如北京市卫健委表示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不能放松警惕、麻痹大意。文化和旅游部在2月25日下发了《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要求各地旅游景区继续实施疫情防控,实行实名制购票,记录入园游客联络方式、来往交通等信息,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做好游客信息动态监测。根据《指南》,景区恢复开放应坚持分区分级原则,不搞“一刀切”,疫情高风险地区旅游景区暂缓开放,疫情中、低风险地区的旅游景区开放由当地党委政府决定。
《指南》要求,各地恢复开放的景区应严控游客流量,有效采取门票预约、智慧引导等手段,科学分流疏导游客,防止人员聚集。应采取分时段、间隔性办法安排游客入园。《指南》还指出,对发现疑似病例的景区,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加强密切接触者追踪、疫点消毒工作,并暂时关闭景区,待情况得到控制后,再按程序报批恢复开放。
对于旅游景区该如何开放,北京执惠旅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刘照慧认为,目前很难一刀切地判断接下来景区的开放速度,但自然类、开放式景区可能会优先开放,通过游客承载量控制(一般为不超过50%)以及接待密度等进行具体的限制和管理。此外,人文景区、主题公园、博物馆等需要密闭空间的旅游场所的恢复运营可能仍需要时间。“根据各地疫情防控情况,在当地政府部门指导下完成景区逐步开放是大势所趋,也是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的一个重要步骤。但景区有它的特殊性,落实好景区的承载力,避免游客过度聚集,周全考虑消毒防护工作等疫情期间的管理也必不可少。游客们还是应该尽量避免外出,如果一定要游览,也必须做好防护工作,配合景区管理。”北京联合大学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彦锋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