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桑雪骐
买菜、买肉、买水果甚至买鲜花绿植……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打通了人们的厨艺进阶之路,同时也打开了各种形式的网售生鲜之门。除了电商们此前就已经存在的生鲜配送,各种形式的小区团购群也如雨后春笋般地生发出来,各大电商平台的助农专区更是成为人们解决日常生活所需的重要渠道。宅家抗疫,闷死了病毒,还闷出了人们的网购生鲜情结。
生鲜APP前景看好
在这个漫长的春节假期,“抢菜”成了不少人的日常生活内容之一。“想吃菜,吃好菜,你就别想睡懒觉。”北京消费者姜女士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传授经验。由于和年过八旬的父母同住,为避免把病毒带回家中,姜女士尽量在网上完成所有生活用品的采购。姜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她经常使用京东到家买菜,春节前,恰好美团买菜在小区附近开设网点,她便注册了会员,没想到这个假期帮了她的大忙。
2019年是生鲜电商发力之年,盒马鲜生、淘鲜达、京东到家、饿了么、美团买菜等生鲜电商不断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并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成为人们宅生活的重要支柱。公开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饿了么在北京的外卖买菜订单量同比增长9倍,商超订单也同比增长超2倍;春节第二周,盒马在广州、深圳、成都等地的订货量达到平时的5-10倍;叮咚买菜大年三十订单量同比前月增长超300%……
为了能够如愿抢到菜,有人还总结了线上买菜攻略和下单口诀。资深生鲜APP用户米粒告诉记者,每家生鲜APP都有不同的特点,比如有些是送货速度快,有些是品种丰富,有些是价格相对便宜,所以她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APP下单。“我感觉生鲜电商还没有像淘宝或者京东那样能够一家承揽人们所有的生鲜购买需求。”米粒说。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有部分消费者对这种购买方式仍然不接受。“我两周前在每日优鲜尝试过下单,但是送来的菜感觉还是不行,所以就不在网上买了。”北京消费者何女士告诉记者,那次购物,送来的小白菜都是散碎的,苹果个头小,也不水灵。“在这些APP上买菜都是按份,虽然也有重量,但是总觉得没有达到自己期望的量。”何女士认为,在生鲜APP上买肉买菜不一定能够做到所见即所得,所以要想心里踏实,还是到线下商超或者菜市场购买更踏实。上海消费者胡女士也表示,疫情期间她也一直坚持在商超购物。“说起来,还是菜市场或者早市的东西又新鲜又便宜,等疫情过后我还要去那里买。”胡女士说。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与购买新鲜蔬菜和水果相比,人们更能够接受在生鲜电商渠道特别是电商自营渠道购买肉蛋类生鲜产品。北京消费者李女士认为,电商自营的肉蛋类产品可以和超市商品质量相媲美,而且促销时价格也比较便宜。“现在气温不高,大的电商平台配送时还会有保温箱,新鲜度也有保证。”李女士说。
生鲜团购风起云涌
“草莓多少钱一斤?”3月3日傍晚,记者走到小区附近的街口,看到一辆停放在街边的面包车旁放着各种蔬菜和水果,就上前询问。等在车旁的一位大妈告诉记者这是小区团购的菜,各自按照订单编号来取。“您也参加团购吗?”记者问。“是啊,在微信群里扫二维码就能下单。”大妈说。
送菜的妞妞妈告诉记者,以前她和丈夫一起在附近早市卖菜,也会替有需要的顾客配送蔬菜水果,有时候还有人要求代买牛羊肉等。他们就会利用下午的时间去做。现在早市关闭了,可是要求配送蔬菜的人却越来越多,于是他们就建了这个群。要买菜的人都可以进群,扫二维码下单。
记者扫码进群后,发现这个群已经有167人。妞妞妈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周围两个社区的买菜人。周边还有几个买菜群,他们按照单双日分别送菜。从新发地批量进菜,群友在群里识别购物二维码下单付费后,他们按照订单配菜并标上编号,然后按照约定的时间到达送菜地点后通知大家来取菜。
记者扫码后看到,妞妞妈的团购产品已经类似于一些生鲜电商,分为水果、蔬菜、牛羊肉、猪肉、蛋品等,但是价格要便宜不少,分量也足。比如妞妞妈团购的油菜3斤一份,每份6元。美团买菜的油菜日常价格是3元一份,秒杀价格为1元,每份300克,但是在3月6日晚10点,油菜等多种叶菜已经显示“补货中”。不过妞妞妈团购的菜品里,叶菜品种比较少,只有油菜、茴香、韭菜等“大路货”。
除了这种新兴的买菜团购群,记者发现平时就存在的社区团购群在社区封闭后愈发地活跃了。这类社区团购群最早发源于博客时代网友们的互助型消费。当某位网友找到某种资源时,就会在论坛里发起开团贴,网友们跟帖后转账支付相关费用,团品则是快递寄送或者按照约定地点自取。
微信时代,这种团购转为微信群团购,不少团长还由此开了微店,而这次疫情则让这类团购群体更加壮大。比如记者所在小区的生鲜团购群,疫情发生后群员数量迅速从不到150人增加到200多人,每天都有各种水果、水产、肉食、甜点等各种团品接龙。团长“雲飞”表示,所有团品都是她自己尝试过,确认品质能够符合要求的,才会推荐给大家。“团长就是小区的人,有问题随时可以找到她,跟这种团可以不用担心售后出问题。”小区团友琭妈妈这样说。
鲜花消费网上绽放
“宅在家里一个多月,我把家里的花全换了一遍土。”有网友在论坛里自嘲。除了倒腾家里现有的绿植,不少消费者把“淘花”的眼从线下关闭的花店转移到了网上。
2月17日,记者在北京官园花鸟市场外的花店看到,大批的玫瑰花仍然插在花瓶里待售。“今年情人节,买花的人少多了。”店主告诉记者,因为疫情,花鸟市场一直关闭,只有外面的几家花店还开门营业,但是也是门可罗雀。现在出售的绿植还大多是年前进的货,鲜花也只敢少量进货了。
与线下的冷清相比,线上的鲜花绿植的销售热度却在逐步上升。记者发现,目前有多家团购群都推出了勿忘我鲜花的团购。“活动升级,助农0利润3把17.9元。”记者所在的小区团购群里推出了第二波团购。此前第一波团购是同样的价格2把。记者在另一个先开团的团购群里购买了第一波勿忘我,邮件和小区里其他邻居团货同时到达,而且是同样的包装和发货地址。“实在是物超所值,十几块钱结结实实的两大把,家里的花瓶都插不下了。”有团友在群里晒。而记者则捧着买来的四把花,发愁能插在哪里。
疫情发生后,不仅是菜农发愁,同样遭遇销售困难的还有花农。针对花农大量鲜花积压的情况,2月中旬,多家电商平台展开了鲜花助农活动。而网友们也报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挑选着各种鲜花。“家里摆上花,一下子就显得亮堂了,更何况还能帮助别人,这让宅家的心情好了很多。”北京消费者柴女士说。
除了鲜花,绿植的网上销售热度也在逐渐升温。“春天了,正是买花的季节。以前我在网上买过鲜花,但是还没有买过绿植,这次也买了不少。”河北消费者陆女士告诉记者,买绿植就像买菜,总要挑挑苗株是否壮实、外形是否漂亮。不过现在花店大多关门,她就只好到线上进行选择,先后下单购买了九里香、散尾葵、桂花等。“质量也是有好有坏,但是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随时向客服咨询种植注意事项。”陆女士说,以前买了绿植只能回来自己上网搜索种植方法,现在有问题随时可以咨询客服,还能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答疑解惑,很是方便。
北京消费者闫女士也是在这次疫情中开始在网上购买鲜花绿植的。她认为网络购买的最大好处,是坐在家中,天南地北的植物都可以买到,而且价格要比线下便宜不少。“和买其他的东西一样,要看看销量和别人的评价再下单。”闫阿姨热情地向记者传授她的购买经验。
电商助农带来新选择
抗疫进入下半场,消费者最初的买菜难题正在通过多方努力得到有效化解。与此同时,由于交通阻断等原因造成的农民卖菜难也得到了各大电商平台的关注,并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助农抗疫。
淘宝依托10亿元规模的爱心助农基金实施助农10项措施,包括开通“爱心助农专线”收集滞销信息、推出农产品特卖专区、加大对农产品绿色物流专线投入力度、降低农产品在平台的销售成本、帮助免费开通淘宝直播等。
拼多多在2月10日上线了“抗疫农货”专区,帮助贫困地区和部分农产区解决特殊时期的农产品滞销问题。针对此次特殊活动,除流量支撑外,拼多多还设置了5亿元的专项农产品补贴以及每单2元的快递补贴,以帮助解决疫情期间的农产品产销对接问题,让农户的收入得到保障。
京东开通了“全国生鲜产品绿色通道”,为滞销农产品全面开放供应链、物流、运营、推广等核心渠道资源。京东旗下社交电商平台京喜上线“京喜助农”会场,为农户和商家开通快速入驻开店的绿色通道、安排运营人员一对一辅导。
在各大电商平台,均有比较方便的助农产品购买入口。比如记者在拼多多上输入关键字“橙”,页面的最上方便出现了“开春复工 爱心助农”的通栏,点击进入后看到有多种助农产品:云南的新鲜豌豆荚、浙江天目山的春笋、泰州农家的土鸡蛋等等。除了这些单品,还有云南蔬菜组合装和不同的套餐,总重量10斤,秒杀价仅售34.9元。
在淘宝首页也可以找到爱心助农的入口。爱心助农产品均有醒目的标识,5斤装现摘的上海小青菜,顺丰包邮,仅售19.8元。
不过也有消费者反映,虽然是本着助农之心购买生鲜农货,但仍然希望能够买到新鲜地道的产品,可是结果并不总是尽如人意。北京消费者张女士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反映,她在某电商平台的海南助农专区里购买了中大果贵妃芒,结果收到的果子又青又小,味道酸涩。放了一个月,果子一个个烂掉了也仍然是青色的。“作为平台,向大家推荐助农产品,也应该严格把关,别伤了大家助农的心。”张女士说。
有业内专家指出,不论是扶贫还是助农,都应遵循市场规律,要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扩大网购生鲜规模,而不能仅仅通过讲故事、博同情来促进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