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市场监管人员在企业车间进行检查指导。
■本报记者 游婕
疫情当前,口罩、防护服等疫情防护物资的需求急剧增加,确保疫情防控相关产品的供应、质量和安全,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障。针对这种情况,市场监管部门千方百计发挥职能优势,当好战“疫”生产的后勤兵,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打破常规,特事特办,着力解决生产企业燃眉之需和实际困难,全力帮助防疫产品生产企业提速增效、保量保质,用最大努力、最实举措,确保防疫用品供应充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保障。
特事特办 广开绿灯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从想法提出到第一批口罩下线,上汽通用五菱公司仅用时3天。目前,上汽通用五菱自产的第一批防护口罩已批量出货,11条生产线建成后,预计可实现日产200万只防护口罩,实现了防护口罩全产业链本地化,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保障。在幕后,支撑实现这一速度的是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管局提供的高效服务,23分钟办理营业执照、一天内完成产品质量检测、一天指导完成企业标准制定并公示……确保企业得以顺利生产。
对于广西福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正乾来说,2月15日是他难忘的一天。就在这天,他想申请成立一个生产防护口罩的企业,广西百色市市场监管局得到消息后,按照疫情时期有关工作特事特办的原则,实行容缺办理。从申请到名称核准、审批、发照,用时15分钟,百色市一家全新市场主体——广西福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顺利“出生”。杨正乾禁不住感慨,“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在湖北荆州,企业申请变更到接收执照全程不到3小时;在江苏南京,审批仅用5天,医用隔离面罩生产企业就能投产;在山东威海,首批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高效投产用了10天,而在平时仅申请医疗器械注册证就要2-3个月才能完成……
这些都是市场监管部门创新方式方法,为防疫产品生产企业提供绿色通道、全力保障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一个个缩影。
疫情发生以来,保障医用防护物资生产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一环。1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组织做好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和调度安排工作的紧急通知》中强调,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迅速组织本地区生产应对疫情使用的医用防护服、N95口罩、医用护目镜、负压救护车、相关药品等企业复工复产。要做好生产人员、技术人员和相关设备、原辅料、资金等各方面保障工作,帮助企业及时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根据需要及时扩大相关产品产能。
2月7日,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肖亚庆在调研河南、安徽、江西等地防护服生产企业时强调,企业多一份产品,抗疫一线就多一份保障,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各级市场监管、药品监管部门要冲在一线、主动谋划、靠前服务,凡是企业复产生产扩产需要的,凡是产品质量提升需要的,都要想方设法解决好、服务好、监管好。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严格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和地方党委政府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履职尽责、敢于担当,一方面严控疫情,加强监管,一方面按照市场监管总局要求,特事特办,广开“绿灯”,对生产防控疫情所需应急物资的企业建立行政许可应急绿色通道。对转产生产口罩、防护服等应急物资的企业,启动生产资质应急审批程序,简化、合并审批流程,尽快办理相关行政许可。对生产疫情防控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企业,加快审批进度。
云南省为缓解疫情防控物资供给紧张,特别是防护用医疗器械严重短缺的问题,推行应急物资可“先生产后审批”,明确疫情防控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和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具备生产条件、试生产样品合格,符合要求的即可生产上市。安徽省市场监管局规定,对生产企业转产医用口罩、防护服等应急物资的,可以合并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及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检查流程,认可企业的部分自检报告,对符合条件的立即办理产品注册和发放许可证。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允许用于出口、符合欧美标准的医用口罩等二类防控器械产品生产企业,在申请备案,加贴中文标签后,供国内销售和使用,同时允许未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出口企业接受委托生产。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对生产疫情防控急需医疗器械的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的政策辅导、技术指导,研究改进灭菌方式和放行条件,让质量合格的产品尽快投入使用。
据相关统计,截至2月7日,相关省级药品监管部门按照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的程序批准医疗器械注册申请88个,包括一次性防护服15个、医用防护口罩4个、医用外科口罩17个、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20个及其他相关医疗器械。在此之前我国已审批批准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包括一次性医用防护服57个、医用防护口罩63个、医用外科口罩171个、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等364个。
技术帮扶 靠前服务
疫情防控期间,很多防疫产品生产企业扩产增能都需要相应的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为充分发挥检验检测在疫情防控中的技术保障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和各方对防护产品检验检测的需要,市场监管总局向全社会集中公布了取得资质认定的55家医疗器械防护用品检验检测机构名录,推动有相关机构的26个省市及时公开当地检验检测机构信息,为防护用品生产和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密切跟进。广西市场监管局全力支持检测企业获得相关许可,帮助广西医疗器械检测中心获得医用防护口罩等5个防护品种的检验检测资质认定,从申请到获得的办理时间由原需3个月减少至3个工作日,填补了广西检测机构能力项目空白。青岛市通标标准技术服务(青岛)有限公司提出医用外科口罩等检验检测资质扩项申请,市场监管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管司指导当地有关部门于第二天办理完结该公司资质扩项审批事项,该公司当天即可开展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日常防护型口罩检验检测。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支持检验检测机构开通防护用品检验检测服务绿色通道,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疫情防控和质量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优化实施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举措,支持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迅速取得医用口罩国家资定认定,以最快速度提供检验服务。
各相关检验检测机构也主动作为,发挥技术优势,全力以赴助力疫情防控工作。以中国检科院专家组为主的技术组在两天内完成了新冠肺炎口岸防控技术方案两个版本的修订;广检集团将防护关键性能项目的检测周期压缩到2天以内,免费为湖北省近百家企业的823批次产品提供型式检验服务;安徽省质检院对省内企业疫情防护物资检验检测费一律免收。
截至2月16日,全国各相关机构已累计受理防护类用品检测10530批次、已完成检测6324批次。
精准施策 助力企业
“特殊时期,特事特办,迅速开设绿色通道”“全力支持防疫设备生产与检测企业获得相关许可,在确保履行法定审批程序的前提下,快速压缩审批办理时间”……为当好战“疫”生产的后勤兵,市场监管部门掷地有声。行政审批效能的提速也推动一批企业迅速形成、扩大生产能力。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精准施策,按下防控物资扩产“快进键”。截至目前,福建省口罩日产量从1月底的不足30万只提高到目前的超过1000万只。该局派出20个专家指导组对全省申请注册、生产医用防护用品的企业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协调增加23条防护类产品生产线。
广东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开通快审速批“绿色通道”,完成四大类(医疗器械、制剂、检测试剂、药品)快审速批快检,指导落实“肺炎1号方”、检测试剂盒等一批新型药械审批上市。其中,广东应急备案新增医用口罩生产企业230家,相比省一级响应前的26家增长885%。截至3月2日,全省医用口罩和普通口罩产量达2080.89万只/天,比一级响应前增长665%。
四川省彭州市市场监管局对全市25家意向生产企业开展”一对一”帮扶,指导服务7家企业获批扩产或转型生产医用防护物资,17家企业转产生产民用口罩,共取得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隔离衣等医疗器械注册证或备案凭证15张。目前,彭州市口罩日产量达38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