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刚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14亿国人的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各大医药企业纷纷行动起来,或积极捐款捐物,将防疫急需的药品、防护用品、医疗设备等防护物资送到疫区;或开足马力、全力保障防疫物资供应,提前返工,加班加点投入一线生产,尽可能保障疫区医疗物资供给,同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承诺防疫药品、防护物资不涨价,稳定市场;或加速研发疫苗、试剂,进行攻关……面对这场疫情防控战役,医药企业众志成城,全力担当。
捐款捐物 助力抗疫物资保障
疫情出现后的一段时间内,全国各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医疗防护物资紧缺状况。除了直接捐款外,医药类上市公司还直接捐赠库存中现有药品,以及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等防护用品,消毒感控产品,移动心肺仪和呼吸机等医疗设备。
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过百家国内医药医疗企业相继捐款捐物,支援武汉和其他地区。如1月23日,哈药集团有限公司与位于武汉的战略合作伙伴九州通医药集团联手,通过黑龙江省红十字会,向湖北省红十字会捐赠价值1000万元的药品;广誉远捐赠610万元双天然安宫牛黄丸和龟龄集;天士力捐赠1200万元藿香正气滴丸等药品;片仔癀捐赠36万支藿香正气水;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价值1000万元的防控药品;广药集团通过广东省红十字会向湖北、广东等省份捐赠价值1200万元的药品、防护用品等急需物资;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向国家卫生健康委所属中国医学科学院捐款1000万元……
国外药企也积极捐款捐物资,抵御疫情。如拜耳中国1月26日宣布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赠总值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的抗疫急需医疗物资及资金,其中包括盐酸莫西沙星等预防、诊断及治疗用药,专项用于支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辉瑞生物制药集团及辉瑞普强通过武汉红十字会向武汉市相关医疗机构捐赠价值220万元人民币的抗感染产品;诺华将包括防护眼镜、实验室防护服,以及各类防护口罩等在内的援助物资捐赠给上海公共卫生系统;赛诺菲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100万元人民币;葛兰素史克(GSK)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款200万元人民币;默沙东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100万元人民币。上述捐助款项均用于支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采购防护服、口罩、消毒液等医疗物资。
除了全国各地抗击疫情一线急需的医用口罩、防护服、防疫用药等物资外,呼吸机、雾化器及制氧机等医疗设备需求猛增。国内外企业也积极捐赠医疗设备。如西门子中国与西门子医疗捐赠价值1500万元人民币的西门子医疗设备;奥林巴斯向武汉疫区捐赠价值数百万元的医疗设备;人福医药集团给武汉市红十字会捐赠120台呼吸机;鱼跃医疗向武汉市捐赠200万元无创呼吸类产品;锐珂医疗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向武汉捐赠价值500万元医疗器械等。
科研攻坚 加速药物疫苗研发
疫情发生后,以基因为主要业务领域的医疗公司紧急研制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加快了疑似病例确诊速度,为疫情防控提供及时的信息反馈。
据最新消息,3月6日,在国家科技部、国家药监局、北京市科委、福建省科技厅、厦门市科技局和盖茨基金会等单位,以及厦门大学“双一流”专项支持下,万泰生物携手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通过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正式在国内上市,月产能将超100万人份。
而早在2月,工信部总工程师田玉龙就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日产量已经达到了77.3万人份,是疑似患者的40倍,已经基本满足要求。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通过特殊审批共批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10个,抗体检测试剂5个。另有20多家公司完成诊断试剂研发,正在报批过程中。
除了研制检测产品外,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药物及疫苗的研制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智飞生物、舒泰神、吉利德等国内外企业相继披露在研药物、疫苗进展情况。
2月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对于疫苗进展回应称,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P3已分离到8株病毒,其中有几株非常适合做疫苗,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
2月9日晚间,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发布的消息称,截至2月6日,共有17家会员单位正在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的研制工作,包括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康希诺生物等等。科研人员分别采用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不同技术路径,加班加点进行攻关。
2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目前全球共有20多种新冠肺炎疫苗正在研发阶段,一些治疗方法正在进行临床试验,预计将于几周内获得首批结果。
“三保”行动 稳定市场责任担当
疫情发生后,多数医药企业放弃休假,加班加点投入一线生产,尽可能保证疫区医疗物资供给充足。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英科医疗、奥美医疗、际华集团、振德医疗、道恩股份、欣龙控股、阳普医疗、东华能源、羚锐制药、片仔癀子公司均加班加点生产口罩、手套等防护产品及原材料。此外,为了弥补国内紧缺物资产能的缺口,国药集团等药企通过国际采购形式,从多个国家采购大量紧缺医疗物资。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承担着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健康服务等主要任务。记者日前从北京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管委会辖区获悉,目前已经有234家企业复工,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0家已经陆续复工复产,复工复产率已经达到100%。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部副主任卞永祖表示,医药类上市公司在本次抗击疫情过程中表现非常突出,对于保护医护人员和普通人、救治病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全力生产保供应的同时,“稳物价”也成为众多生物医药企业的共识。
1月22日,湖南11家医药生产及流通企业联合发出《关于全力支持打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击战的倡议书》,承诺将坚守岗位、保障供应、稳定市场、维护安宁。
1月25日,据报道,老百姓大药房、一心堂药业、湖南养天和大药房、国药控股国大药房、大参林医药集团、益丰大药房、好药师大药房、人民同泰等各省市69家药品零售企业承诺防疫药品、防护物资绝不涨价。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疫情发生后及时启动了针对疫情期间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民生需求、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系列行动。2月1日,国药集团、华润集团等10家中央企业作出承诺,疫情防控期间,全力以赴保障抗疫物资和重要民生商品供应,不涨价。此外,扬子江药业集团、山西亚宝医药、叮当快药等众多医药类企业都参与了“三保”行动。
北京中医药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朱燕波教授认为,“稳物价”正是对市场短暂“休克”的积极回应,这不仅是平复社会恐慌的有效举措,是对疫情防控的有力支持,同时也是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