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北京三里屯太古里逐渐恢复人气。
本报讯(记者倪敏)随着进一步复工复产,如何引导人们恢复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回暖,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从市场供给、消费升级等方面提出19条具体举措之后,全国已有十余个省、市推出了涵盖文旅、餐饮、健身等方面的消费券等鼓励性政策。从主管部门到各地,一系列政策和促消费活动为消费提振注入了活力。
商务部调查显示,截至3月27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复工率达到99.4%,经营商户复工已达97.6%,交易量比2月初增加了50%以上。大型连锁超市、品牌便利店的复工率分别达到99.5%和95.4%,销售已经超过去年同期的水平。电商平台全部开工营业,平台商户复工率达到84.5%,比2月底提升了14个百分点。百货商场的复工率达到95.8%,比2月底提升了35个百分点,销售额恢复到去年同期的50%左右。餐饮、住宿、家政等企业的复工率分别达到了80%、60%和40%,销售额恢复到去年同期的35%左右。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王斌在3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对流通和消费短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交易骤降、供需复苏两弱、销售能力受挫。目前,流通企业复工水平稳步提高、持续向好,市场供应总体充足,价格稳中回落,市场销售触底回升。大型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品牌便利店和电商平台的复工率和营业额总体恢复。
不过,王斌提到,当前,流通企业复工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市场人气回升还比较缓慢,居民对疫情还存在着防范的心理,外出消费较为谨慎。流通企业复工营业,但是销售恢复情况参差不齐,美容美发、洗浴、洗染、家电维修等居民服务生活业,特别是街边的小店,还有一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开业率不高。
为了进一步营造商业气氛,3月27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推动步行街加快恢复正常营业秩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各地要按照疫情防控分区分级、精准施策的原则,指导步行街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根据业态特点和商户情况,分级分类组织、科学有序推进复工营业。鼓励购物中心、百货店逐步恢复正常营业时间,加快推动小微商户、沿街店铺开门营业,争取尽快恢复消费氛围。
数字化已经成为疫情期间被广泛认可的转型自救方式,各大商业设施纷纷加快了布局线上平台的步伐。《通知》要求,发挥在线消费等新兴产业的促销引流功能,激活街区人气商氛;待疫情结束后,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快速恢复街区消费水平。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电商平台和移动运营商等社会力量积极性,运用金融服务和数字技术创新促销方式、引导客流回升。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趋稳向好,北京各商圈开始恢复往日活力。一些大型的商业区在做好必要的防控措施前提下,开门迎客。测量体温、设置一米线、公共区域定时消毒、控制人流等措施也是恢复营业的商业场所必备的防控举措。
虽然目前各地恢复正常营业时间的商场还较少,但大部分商业设施正逐渐延长营业时间。以北京为例,王府中环每日营业时间由11:00-18:00调整为11:00-20:00;国贸商城营业时间也调整为11:00-21:00。
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冼国义公开表示,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秩序进一步恢复,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消费回补释放政策措施逐步落地见效,后期消费市场将进一步平稳回升。在部分领域,一些刚性消费受疫情影响被推迟,疫情过后还会回补,出现补偿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