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刚
在境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情况下,近来沉寂了两个月的旅游市场开始恢复人气。记者获悉,随着清明节和劳动节假期即将来临,目前部分省份已经恢复省内跟团游,主要目的地为郊区游线路。
跟团游有限恢复
自1月24日文化和旅游部下发暂停旅行社经营跟团游的通知,到现在已经过去2个月。这客流和收入锐减的60多天,不管是对旅游企业还是从业人员来说,都是最难熬的时光。
进入3月中下旬,全国不少省市都陆续恢复了旅行社的部分经营业务,上海、陕西、新疆、四川、甘肃等地近日发布恢复旅游企业部分经营活动的通知,旅行社与在线旅游平台推出的首批省内跟团游等周边游产品恢复预订,相关地区线下门店陆续开业。
据了解,上海市文旅局3月14日发布《关于本市旅游企业恢复部分经营活动的通知》,旅游机构已可组织上海区域内的旅游业务。3月15日,旅游机构上海跟团游产品率先恢复。据报道,3月20日8时30分,上海春秋旅游组织的7个旅游团154名游客出发,分别前往崇明、嘉定、金山等上海本地景点踏青郊游,成为上海市范围内旅游活动恢复后的首批跟团游客。
陕西省文旅厅于3月15日印发《关于恢复旅行社企业部分经营活动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全省各旅行社开始恢复部分经营活动,一支支旅行团也陆续出发,奔赴三秦大地感受烂漫春光。
3月17日,四川省旅行社协会发布通知称,除跨省(区、市)和出入境的团队旅游业务及“机票+酒店”旅游业务外,各旅游企业可以正常开展其他经营活动,但需要按照各市州党委、政府的具体规定执行并做好疫情防控措施。这也意味着,四川旅行社可恢复开展省内跟团游。
此外,3月19日,江苏省文旅厅发布通知,即日起,各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可恢复经营省内旅游业务。
记者梳理发现,上述各地文旅部门均要求,各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经营的跨省(区、市)和出入境的团队旅游业务及“机票+酒店”旅游业务继续暂停,其余经营活动可正常开展。
目前来看,各地旅游企业恢复的首批本地产品中,少聚集、更私密的私家团和小团成为主打,跟团游目的地主要为郊区游线路,以最适合春天开展的赏花、采摘、徒步骑行健身、乡村美食、城市微游的休闲游为主。
政策促有序复工
旅游企业和从业者被收入锐减的困境压得快要喘不过气的时候,省内跟团游等周边游解禁消息让数千万旅游从业者看到了希望。携程网公关经理田飞说:“企业暂停经营的这段时间压力巨大,现在省内旅游业务开始恢复,极大提升了旅游从业者的信心。”
在此次疫情中,旅游业的发展受到冲击。在复工复产加速之时,以政策促进旅游消费回补,对于恢复国民经济至关重要。3月13日,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及重点推进文旅休闲消费提质升级,随后,多地推出了鼓励促进旅游业复苏的政策。近一周来,部分地区相继出台扩大消费政策,包括不同形式的消费券、推动实行“2.5日弹性休假”等。
对此,人民文旅智库理事长吴若山认为,串联着“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旅游业对综合消费的带动辐射效应一直被广泛认可。尤其是非常时期需要重振消费,旅游业往往都是第一梯队的“消费入口”。
北京工商大学旅游与营销系副教授张运来表示,旅游行业的恢复和振兴是建立在整个疫情能够得到全面控制的基础上。行业完全复苏需要预热期、逐步恢复期、步入正轨期等三个阶段。旅游业界的普遍共识是,疫后旅游业的复苏将遵循周边游、国内游、出境游、入境游的顺序。这一特征在当前旅游市场的恢复过程中已逐渐显现。
3月20日,中国旅游研究院等发布的“2020疫情后旅游大数据调研项目”的首个调研报告显示,“旅游”是疫情期间中国人最关注的话题之一,疫后旅游市场潜在需求巨大。总计有43%的被调查者表示,如疫情结束会选择在3-6月出游,其中选择在5月出游的比例达16%,位居全年各月之首。根据报告,90%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将选择国内游,排名居前的热门目的地为云南、海南、上海、西藏、北京等。
防疫措施不能少
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首先建立在“行”的基础上。近期来看,首先要解决“行”的安全问题,在境内疫情得到抑制而境外不断输入的情况下,极少数人的“行”也许会延搁大多数人的旅行问题。因此,上述各地文旅部门要求,文旅单位要通过官网、各类媒体等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开放信息,内容包括开放范围、入场须知和疫情防控注意事项等。“接到上海的旅游活动可以恢复的通知后非常激动,也立即进行有关准备工作。由于上海是国际航空枢纽,疫情输入性风险仍然存在,因此防疫、消毒工作依然不能掉以轻心,我们一定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源保证,确保每一位游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这样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上述各地的不少旅行社均在防疫安全工作、严格出团程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在服务接待方面,有的旅行社严格控制成团人数,保证旅游大巴的空座率不低于30%;同时,每天要对旅游大巴进行清洗和车内消毒;导游配备额温枪、一次性口罩、酒精喷雾、免洗洗手液等用品,每天早晚对游客进行体温测量登记。有的旅行社要求游客通过网络购票等方式,尽量做到零接触;就餐时,配备了“公筷公勺”,严格执行分餐制。有的要求参团游客出具“健康码”。
张运来还表示,目前对于旅行社来说,存活下来比获利更为重要,不要将因防疫工作而增加的成本算在游客身上,让利于民、精细化服务才能帮助旅行社顺利渡过此次疫情,得到长效发展。此外,旅行社在特殊时期更应该对产品进行透明化、细致化。除了介绍产品外,应该是更多地对旅程沿途的防疫措施、安全措施进行有效公布。“诸如车辆的消杀情况、餐饮食材品质如何、定点餐饮的名字、酒店防疫情况等都需要非常细致地公布出来。只有公开行程的全部防疫细节,才能让更多的游客战胜恐惧,激发他们的出游欲望。”张运来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