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燕明
“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上。”3月31日,国务院新闻办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表示,慎终如始做好国内疫情防控,坚持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不松劲;继续把医疗救治摆在第一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挽救每一个生命;精准有效应对境外疫情输入,对每一例境外输入病例深入排查,绝不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形势发生逆转。
据悉,国家卫生健康委按照相关部署,会同联防联控机制相关部门,全面实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做好从境外到国门、从国门到家门的全链条防控,强化无缝衔接和闭环管理,防范境外疫情输入。
强化闭环管理防范输入
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学军表示,当前,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但与此同时,境外疫情呈快速扩散蔓延的态势,给我国疫情防控带来很大的压力。
于学军强调,要及时分类、转运入境人员,将海关部门在口岸检疫发现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以及有发烧症状的重点人员及时转运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要加强入境人员跟踪管理,建立地区之间的协作机制,及时将入境人员送到目的地,切实降低人员在转运过程当中的感染和传播风险。强化入境后的14天医学观察,如果出现症状,要立即送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治疗。“返回社区的入境人员,社区要进行登记、随访,纳入网格化管理,并且严格按要求对实施居家观察的入境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立即转送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排查、治疗。同时,要加强密接人员的管理。”于学军说。
四个途径发现无症状感染者
近日,关于无症状感染者的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从4月1日起,卫健委将在每日疫情通报中公布无症状感染者的报告、转归和管理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据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局长常继乐介绍,从国家发现途径来看,主要是通过主动监测发现的,主要有四个途径:一是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二是聚集性疫情的调查,三是传染源的追踪,四是对部分有境内外新冠肺炎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游史或者居住史人员进行检测。
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已要求各地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的防控管理。比如,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无症状感染者,要在两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县(区)级疾控中心接到无症状感染者报告以后,要在24小时内完成个案调查,并且及时进行密切接触者的登记;无症状感染者要集中隔离14天,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也要进行14天的隔离医学观察;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如果出现了临床症状,要及时转为确诊病例,及时转送到定点医院进行规范治疗。“下一步,突出做好无症状感染者的监测、追踪、隔离和治疗等工作,抓紧在疫情重点地区,抽取一定比例的样本,开展无症状感染者的调查和流行病学的分析,进一步研究完善防控措施。”常继乐表示。
“零新增”不等于零风险
随着离鄂通道管控解除,包括武汉市部分公路和公共交通恢复运行了,人员流动的增加也加大了防控风险。
常继乐表示,除3月24日报告了1例确诊病例以外,湖北和武汉已经多日呈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零新增”的良好态势,但必须认识到,“零新增”不等于零风险。随着湖北武汉解除通道管控、复工复产复学、公共交通恢复、人员流动增加、输入风险加大等情况,仍然存在出现零星散发病例甚至聚集性疫情的可能和隐患。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持高度警觉,思想上不放松,工作上不松劲。
他强调,要加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把责任落实到人;强化社区防控和疫情监测,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防控措施;管好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发热人员、密接者四类人员;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三个重点”;落实每日新发病例2小时网络直报、实验室检测12小时反馈结果、流行病学调查24小时完成“三个时限”;切实落实发热门诊和定点医疗机构的各项要求,实施分类救治,防止疫情反弹;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以群众便于知晓的方式发布疫情信息,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