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热点关注
“风口”之下 跨境电商加速跑
作者:王延斌
图片


      数据显示,截至4月9日,新郑综合保税区内跨境电商企业在4个月里已累计申报进出口单量2237.07万单,货值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4%、99.7%。跨境销售逆势增长的势头不为郑州独有。在山东省,今年前两个月其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3.5亿元,同比增长50.7%。在外贸大省广东,前两个月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长33.4%。数据显示,时下,国内天猫国际、京东国际、考拉海购等进口跨境电商平台订单大增。
  正是看到了跨境电商的独特优势,4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重磅措施:在已设的59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综试区)基础上,再新设46个综试区。此举既是疫情之下的超常规之举,也表明了国家对综试区寄予了厚望。
跨境电商快速发展
  制单、拣货、包装、出库……连日来,位于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的出口加工区跨境电商保税仓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来自全球各地的商品汇聚于此,随后被派送到祖国的四面八方。
  福州出口加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福州自贸片区跨境电商企业复工率已达100%,截至2月底,共完成跨境电商业务量61.96万票,同比增长34.78%。”
  以综合试验区为阵地,跨境电商打通了两个渠道,让全球需求找到了中国制造,海外商品满足了国内市场。
  跨境电商,意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
  曾经由于婴幼儿奶粉、化妆品等商品的境内外价格差异较大,很多人选择网络海淘。不过,由于缺乏正规的跨境网购渠道,海量商品以快件、邮件等物流方式进出口,消费者可能买到假冒伪劣货品,也给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的监管带来了难度。在此背景下,跨境电商应运而生。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落地开启了一个时代。此后,59个综试区成长成熟,方便了中国商品走出去,海外商品走进来。
综试区成城市转型动力
  在疫情期间,“赤峰全球购”APP受到435万名赤峰市民的追捧——通过它,在线查阅、购买防疫用品成为当地人的新时尚。从去年5月内蒙古综试区正式运转至今,疫情成为了重要节点,造就了“赤峰全球购”的火热。
  综试区的火热,又何止囿于一省一市?
  2月份,浙江省电商促进中心首次公布2019年全省各县(市、区)跨境网络零售出口数据,义乌市以241.1亿元雄居第一。长期以来,“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是贴在义乌身上的标签,但是新业态的兴起冲击着义乌。当外界陷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争时,义乌早已加速向跨境电商转型。义乌市场发展委员会电商科科长喻中华表示:“跨境电商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去中间化,让中国制造直接面向国外的终端消费者,为中小微企业甚至个体参与国际贸易提供了渠道。”
  对于不沿海、不沿边的河南省来说,郑州综试区的设立使其彻底改变了内陆城市的模样。河南保税集团在承建郑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项目时面临着压力,但压力与动力同在,他们创新提出“电子商务+保税中心+行邮监管”的通关监管模式,被海关总署赋予“1210”监管代码,在全国推广,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的主导模式。
各地“新政”频出
  疫情持续,多国在出入境、物流、海关等方面的监管趋严,跨境电商迎来大考,“洗牌”在所难免。好在4个月来各地硬核“新政”不断出台,助力跨境电商的持续繁荣。
  在福州,政策加持,市场信心快速恢复。这里第一时间修订出台《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措施》,从园区建设、做大规模、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体系等方面,加大对跨境电商产业的扶持力度。
  呼和浩特市推出了《关于促进中国(呼和浩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的若干政策》,将拿出真金白银对跨境电商企业、跨境电商平台、线下跨境电商园区、体验店、国内物流费、场地租赁费、检测费和人才培训等给予双向多领域支持。“近段时间,义乌综试区一直在指导跨境电商企业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疫情。”喻中华说,如借鉴内贸电商发展经验,调整跨境电商品类,拓展东南亚、俄罗斯等新兴国家市场等。
  市场和政策“风口”已然开启,即使遭遇诸多难题,但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帮扶下,跨境电商已经进入加速跑道,新业态展现出的爆发力还将持续下去。 (王延斌)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抗击疫情·特别关注】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风口”之下 跨境电商加速跑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