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蔚
金融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房地产市场。近期金融环境继续小幅宽松,4月20日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最新报价结果显示,1年期LPR报3.85%,较上一次下降20个基点,创去年8月改革以来最大单次降幅;5年期以上品种报4.65%,较上一次下降10个基点。业内人士认为,因5年期以上贷款中,个人房贷占比较高,而5年期、1年期LPR非对称下调,有助于进一步稳定房地产市场。
两种期限的LPR双降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应对冲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央行进一步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降息进程明显加快。
4月20日,央行发布最新一期LPR利率,其中1年期利率为3.85%;5年期利率为4.65%。此前3月20日的一年期利率为4.05%、五年期利率为4.75%。
方正证券经济学家颜色向记者介绍,LPR是各金融机构主要参考进行贷款定价的利率指标,其主要由央行公布的MLF利率+加点形成,加点的确定则是由有代表性的18家报价银行根据本行对最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报价形成,包括1年期和5年期以上两个品种,能够较为充分地反映信贷市场资金供求情况。
关于“降息”,其实政策早有信号。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
自2019年8月LPR改革推出以来,该利率已经在2019年9月、11月,2020年2月下调过多次。在本次下调后,目前,1年期LPR累计下行40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累计下行20个基点。
颜色认为,未来监管方面会进一步要求银行压缩LPR的加点部分,实现对非最优客户的让利,支持中小微企业,起到稳就业的目的。
房贷月供减少约60元
随着央行多次降准和定向降准,市场利率持续下行。易居研究院预计,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仍有下降空间,但在目前政策基调不变的情况下,下降空间或不会太大。
从房贷利率方面来看,根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此前对全国35个重点城市533家银行分支机构房贷利率的监测数据,3月份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已经连续4个月处于小幅下降趋势,平均利率为5.45%,环比下降5个基点,为对应期限5年期LPR加点70个基点;二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77%,环比下降4个基点,为5年期LPR加点102个基点。
3月份一线城市悉数下调房贷利率水平。在首套房方面,上海、广州和深圳的首套房贷款利率平均水平均环比下调5个基点,北京环比下调4个基点,北上广深的首套房主流贷款利率分别为 5.3%、4.65%、5.29%和5.05%。
此次降息对购房者有何影响?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每降息5个基点,针对100万元30年贷款,大约月供每月减少30元,合计30年就能减少利息大约10800元。本次降息10个基点,相当于月供降息60元,30年合计可以节省21637元。
据张大伟计算,当下约有30万亿元的房贷“总盘子”,自LPR改革以来,5年期以上LPR共降低20个基点。如果按存量贷款全部转化成浮动、30年贷款期计算,合计将减少9100亿元的利息支出,平均到每年为300亿元。换句话说,本次降息10个基点,将为全国所有存量房贷购房者一年节省150亿元的利息。
重申房住不炒
降息会不会刺激房地产市场投资风潮再起?新网银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1年期LPR下降20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下调了10个基点,非对称下调是不向房地产市场放出放松信号,这是因为5年期以上LPR是5年期以上贷款的定价基准,而在5年期以上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较高。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并重申“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回顾可见,最近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提“房住不炒”还是在2019年7月30日。
张大伟认为,此次疫情对包括房地产行业在内的大多数行业均有影响,虽然已有不少城市出台新政支持房地产行业,但政策侧重点在于帮扶房企,保障企业资金周转安全,主要目的是稳楼市,刺激需求端的政策一般不会大面积发布。“在近期部分房地产市场出现小阳春、局部区域出现波动的情况下,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及‘房住不炒’,对炒房者将有打击,也有利于市场平稳。”
事实上,自2月份以来,央行先后多次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
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4月10日表示,2016年以来,央行为抑制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行业做了一些工作,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房地产行业特点是资本密集型行业,而且周期很长,央行一直非常注重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一致性。在房地产市场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基调中,稳预期尤其重要,预期不稳对经济伤害很大,下一步还是按照中央总体要求和精神,围绕“三稳”目标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