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燕京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非常在意护肤品中各项有效成分的含量。为了满足这些“成分党”的喜好,化妆品制造商推出了不少主打“原料桶”概念的新品。这类护肤品,配方设计简单、基本主打一种成分且浓度较高,力求功效快、狠、准。但也有消费者提出疑问,有效成分含量高对皮肤真的好吗?
记者了解到,一位名叫美妞的网友在某微信美容群里说:“用化妆品也要讲究效率、性价比。人人都想美白,但不能光想,要用美白有效成分高的产品,比如烟酰胺原液;要想保持水分,就应直接使用玻尿酸原液。”殊不知,要想要达到效果,单一成分并不是关键,最重要的是要科学搭配,才能达到实实在在的功效。
记者看到,一些成分单一的产品在各大网上商城销售十分火爆,如寡肽原液、乳糖酸原液、烟酰胺(维生素B3)原液等“原料桶”型产品,月销量竟然达10万多瓶。
言安堂品牌微公号作者Rex介绍,所谓“原料桶”,实际上指的是一批突破原有护肤品思路的产品。它们并不追求包装的精美、香味的独特和肤感的舒适,而是直接把最高量的活性物兑点“水”卖给消费者。这种产品单方面效果显著,价格便宜,当前不少“原料桶”产品走的是挂靠热门成分、进行大剂量添加的粗放路线,对于刺激性、稳定性和复配性的考虑不多。普通消费者如果在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可能会引发皮肤问题。
Rex说,以烟酰胺为例,市面上一些10%的原液可能会带来肌肤的不适、刺激;而且如果烟酰胺纯度不高,其中的杂质对皮肤的刺激性就会上升。很多文献提及,添加2%的烟酰胺就可以起到提亮肤色的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效果也会增加,当浓度达到5%的时候,也就达到了安全临界点,超过这个用量有可能会大大增加其刺激性,美白效果也并不会因此翻倍。而这些原液由于配方没有下功夫,实际渗透率可能很低,不仅刺激还达不到效果。而烟酰胺是一个单打独斗的成分,因为它作用在黑色素生成的转运和代谢阶段,需要配合抑制黑色素信号的成分,比如sepiwhite,以及其他抑制黑色素生成的成分,才能真正发挥好美白淡斑的功效。
再说维生素A,这个成分的起效浓度很低,达到0.1%左右就有效,达到0.5%就会对皮肤产生刺激,所以在欧盟的法规中建议不要超过0.3%的浓度,而市场上有不少产品的含量达到1%,这对于皮肤的刺激性太强,会引发皮肤强烈的不适感。更重要的是,护肤品当中采用的通常是A酯和A醇,它们需要在渗透后转化为A酸才能起到作用,所以维生素A类成分的有效渗透和转换才更加重要,不是浓度高就更好,需要平衡有效性、稳定性和刺激性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比如A酯复配了烟酰胺和长角豆的一种配方,就能让A酯更快更多地在渗透后转换为A酸,甚至比普通的A醇都能更快更好。
再比如熊果苷,美白效果不错,但不容易稳定,所以要看配方复配稳定情况;透明质酸保湿肯定少不了,但是也不能完全看浓度,分子量大小也很关键,小分子相对渗透较好的功效才好,而且0.5%就能起效,不需要太高含量,也需要和其他修护皮肤屏障的成分搭配才能治标又治本。
Rex建议,消费者选购化妆品时要注意成分,更要注意配方的科学性。普通消费者无从衡量配方的好坏,因此应尽量选择知名品牌的产品,这样安全性才更有保障。
专业人士指出,化妆品配方非常复杂,要经过大量的科学实验才能形成一款产品。简单粗暴地使用“原液”“原料桶”产品,不仅无法改善肌肤状况,反而会造成肌肤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