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吴博峰)近日,《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这三项电动汽车安全标准,覆盖了电动汽车和电动客车的部件、系统以及整车多层次安全要求,主要内容与联合国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UNGTRNo.20)全面接轨,部分检测指标比国际法规更加严格。
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王秉刚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提升新车辆安全性是新能源车发展的基础,经过多年强有力的补贴政策扶持,才换来了当前新能源车的市场规模,业界应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局面。
正是因为安全的重要性,所以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分别对提高电动车安全标准要求、加强试验检测精度和电动车需加入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国家新能源车大数据联盟监测数据显示,电池前期热管理不足,加之高温季节内部温度偏高,易引起电池热失控是引发新能源车自燃事故的主要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这也解释了夏季新能源车自燃事故频发的原因。
针对这一问题,《电动汽车安全要求》加入了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要求,并强化了整车防水、绝缘电阻及监控方面的规定。同时,优化了绝缘电阻、电容耦合等试验方法,以提高试验检测精度,保障整车高压电安全。
近年来,新能源车续航里程提升速度快于预期。这不仅有着补贴政策和续航里程挂钩的因素,还与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续航能力需求提升有关。
根据《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只有续航里程在300公里以上的新能源车辆才能享受补贴政策。
王秉刚表示,动力电池研发应遵循一个相对成熟的验证周期,才能进行商业化应用。而部分车企急功近利提升单体能量密度,伴随而来的是电芯稳定性降低,一旦车辆发生热失控时自燃风险会加大。也就是说,如果盲目提升续航里程,势必伴随着一定风险。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在优化电池单体、模组安全要求的同时,重点强化了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重点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车内人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此外,《电动客车安全要求》针对电动客车载客人数多、电池容量大、驱动功率高等特点,在《电动汽车安全要求》标准基础上,对电动客车电池仓部位碰撞、充电系统、整车防水试验条件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安全要求,增加了高压部件阻燃要求和电池系统最小管理单元热失控考核要求,进一步提升电动客车火灾事故风险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