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让垃圾分类“新时尚”成为“好习惯”
作者:韩振 王楚


      “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去年6月3日,新华社播发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一场践行“新时尚”的行动在全国各地全面启动。
  一年来,各地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垃圾分类效果逐步显现,惠及千家万户。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不少居民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进行垃圾分类。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已满一个月。据北京市市政管委会和市城管执法局6月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介绍,5月以来,北京全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达到740吨,环比4月份增长159%,同比2019年5月增长37%。餐饮单位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1263吨,环比4月增长98%。总体而言,北京垃圾分类管理已初步取得明显成效。
  但也应当看到,垃圾分类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主体,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一个主体参与不够、一个环节运行不畅,就可能造成系统梗阻,从而影响垃圾分类的效率和效果。如何确保这个复杂的系统运转顺畅,如何让垃圾分类这个“新时尚”成为人们生活的“好习惯”,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在持续创新、精益求精上下足功夫。
  在调动群众参与上下功夫。垃圾分类虽然参与主体众多,但归根结底要依靠群众。因此,能否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事关垃圾分类成效。当前,不少地方探索垃圾分类积分制度,以积分兑换礼品的方式调动群众积极性,让群众从垃圾循环利用中得到实惠,类似的创新举措成效明显,要予以鼓励和推广。
  在提高循环利用上下功夫。垃圾分类的目的,是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当前,垃圾分类成效明显,但垃圾处理的短板依然突出,要尽快补强垃圾发电站等基础设施,并通过有效措施推进垃圾发电站高效运转,确保绿色电力充分利用,从而形成从垃圾分类到垃圾再利用的良性循环。
  在利用智慧手段上下功夫。垃圾分类一方面靠各个参与主体的精神自觉,另一方面要靠各级政府的强力推动。要善于利用大数据、智能化等智慧手段,强化对垃圾分类的全流程监管,确保垃圾来源清晰、去向明晰,同时针对垃圾分类及处置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反馈,以便完善制度、优化机制,将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办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既要看到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探索及可喜变化,也要意识到这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常抓不懈,把这项惠民利民的事情做好做实,让环境更美丽,让生活更美好。
(韩振 王楚)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家居·健康】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让垃圾分类“新时尚”成为“好习惯”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